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爱无言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12-4 09:4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百度一个词组“赵四小姐”,便会有很多版本的解释及流言,不过大多都是称颂赵四小姐忠贞矢志不渝并且一如既往的陪伴在少帅身边的,今天我用一种八卦至上的心态去评述一下过往的历史,或许它不被主流媒体所认可的,只祈求思想及言论无罪。   

  据史料记载,当时赵一荻去见张学良的时候是接到张的电话邀请,才踏上北上的列车,前去大帅府小住的,临行之前,赵父还去车站给她送行。而后,赵父登报发表声明,断绝与赵一荻的父女关系,原文如下:“四女绮霞,近日为白癜风的方法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白癜风专科医院山东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也许在外界看来有些残忍,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赵父以驱逐祠堂为名,促成张与赵的姻缘,落得门庭清白,又以此避免政争嫌隙,不知以后的张赵二人,是否理解赵父的一番苦心。此后的几十年中,赵一荻始终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无怨无悔,无争无闹。   

  我猜想,那个时候张赵是不理解赵父的苦心的,否则,赵一荻也不会在流言肆虐生活惨淡的情况下陪同张学良春秋几十载;并且张赵在一起后,少帅“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癖好并没有改变多少,依然过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的放荡生活。之所以一荻不离不弃,是她不敢离开不能放弃,因为赵父的卜告与世公布,她无颜回家;而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时候,一个出生在政府大院的文弱女子,手无束鸡之力,确实也难在外独自生存,她无处可去,无人可依,栖身大帅府,对她而言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或许她曾经忍气吞声,或许她曾经有所动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是爱张学良的,并且是很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否则也不会在张囚禁期间毅然决然无所要求地陪伴那么多年,做着被后人唤作少帅“红粉知己”的可歌可泣忠贞不渝的赵四小姐。这份淡定坦然是值得现在那些整天高歌“爱情买卖”的人去学习的。昔人已乘黄鹤去,原剧情如何,我们不曾知道,种种的可能,都是冠以旁观者的猜测。但是,对于赵一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隐忍大气的态度,我想,中国的历史上也难找到第二个,所以,单凭这种坚持的精神,我想她也应该得到后人的敬重。   

  张赵的爱情离不开少帅原配夫人于凤至女士的成全,尽管有一些因素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但如果没有张夫人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成全,也就不会有张赵的旷世姻缘。据说,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张夫人是起了很大的决定原因,而以后的种种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张夫人都在背后参与支持,即使是和张学良离婚之后,她还是再为张家持家业,为使张学良晚年的生活幸福,为他在美国置备房产。所以我认为,一个女人的修养是与生俱来的,不跟她的容颜有任何关系,再漂亮的脸蛋也会随时间的流失渐渐老去,而沉淀在骨子中的涵养会随着时间的磨越发深入人心,而张夫人就是这种有深刻涵养的人,用更大的宽容和爱去成全别人的感情,一般人是不具备这种胆识,做不出这样的决定。不管是赵一荻的忠贞不渝还是于凤至的深明大义,都是那个时代的女子所具有的特质,是现在的大多数女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传说张学良晚年的时候开始信仰基督教,他和赵一荻所去的那个基督教堂也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经常去的教堂,当昔日的历历往事被岁月侵蚀的充满沧桑感,所有的是非功过也只有历史才能说的清了。看过那段视频,赵一荻搀扶着张学良,宋美龄搀扶着蒋介石,在教堂门口擦肩而过,真的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台湾渡过了他们的晚年,当赵驾鹤西归的时候,已是耄耋老人的张学良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能平静自己的内心,最后喃喃地说,他欠这个女人的太多太多,也许,这个时候,在另一个世界的张夫人,心中也会宛然惆怅,他欠那个女人的何尝不是这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么多呢?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张学良百年之后与赵一荻合葬一墓之中,张夫人于凤至孑然一人葬在另一处墓地。我想任何的爱情,任何的承诺都抵不过她们无怨无悔的陪伴和付出,所以总结一句:大爱无言。以此结笔。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