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贰臣,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在儒家的正统思想里,既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古训,也有“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的主张。所以,从生下来就苦苦读书,希求“学得权与术,售予帝王家”的知识分子,一辈子在功名利禄的沉浮中,上下挣扎。
白首为功名。自从科举给了普通人一个进步的阶梯以后,白头书生是一种失败者,官场不得意者是另一种失败者。赶上遭逢大乱,满腹的才华只能终老深山,永无出头之日了。还有一种识时务者,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获得人生的大成功。这些人有的生前高官厚禄位高权重封妻荫子,有的人鞍前马后,蝇营狗苟,终究有可能顺畅幸福的度过一生。不过这些人,留给身后的是一串问号,一个被官方统治者认定的“贰臣”名号。或者还有他们活着时便有的内心不安。
畅意一生的,我以为是唐朝的魏征。当然,严格地说,魏征还不算贰臣。他先前的主子是李世民的大哥。可能由于李家血液里的狂野,他们的政权中多了些血腥。玄武门事变,开启了唐朝政权变更的序幕。随着权力重心的转移,魏征来到了李世民的官僚机构中。这一对君臣机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记录。唐太宗是明君,魏征是贤臣,他们共同开创中国著名的贞观之治。
再一个,是有着诸葛转世的刘基。他对大明王朝的建立,可谓功不可没。这位元朝末年有名的军事谋略家,在明朝灭亡后,迅速进入朱元璋的权力中心。大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就是出于刘伯温的双手。不过,刘基最后说不上善终。兔死狗烹的轮回,一样落在他的身上。号称算前算后五百年的刘伯温,没有算到自己的命运,多多少少有点可悲。
比刘基更加可悲的人物,在清朝出现了一大批。像那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年轻时是大孝子。在忠孝不能两全的变幻中,他选择了忠。带着明朝最后的精锐,他踏上了茫茫的不归路。一个拖字诀,是他自保的唯一方法。所以,当李自成的书信到达他手中时,他选择了归顺。从龙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之臣、开国元勋等字眼在他脑海反复出现。只是他没想到,李自成起义军的目光还没有他双脚行走的路程长。全家老小的死,斩断了他最后的退路。那封写给多尔衮的借兵信,本质上不过是一封卖身的臣服帖子。
山海关前一片石那里的决战,是吴三桂献给多尔衮的一份大礼。清朝定鼎以后,吴三桂自请去了西南边陲,弄个平西王爷当当。他希望的是“世镇云南”,在那个远离京城的地方终老,世世代代不到京城那儒学思想浓厚的地方,以挣一个心的安宁。所以,他后来杀南明皇帝就不奇怪了。康熙皇帝的“削藩”之举,坏了他的美梦,反抗也就在所难免。不用说历史留与后人写,在当世他活着时已经成了贰臣。
相比之下,洪承畴就悲催多了。死都不怕的洪承畴,不惜妻儿在自己面前为了“气节”,最后却成了大清国的大功臣。人们津津乐道洪承畴被大玉儿一碗参汤消去向死心的故事,却没想到明朝腐朽到了根里面的现实。皇太极亲民的态度,清王朝蒸蒸日上的形势,都是这个熟读儒家经典的人一眼明了的事儿。其后的事实证明了洪承畴的判断。连文字都没有的马背民族,居然最后统一了拥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汉人,没有洪中科医院曝光承畴等汉人官员的大力协助,根本就不可能办到。
按照我们的理解,这些人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对。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对他们应该只有深深地感谢。可是,当他们修纂史书的时候,给了这些曾经的汉臣一个共同的名字“贰臣”。贞臣死节,是统治者对官员的要求,就像男人要求女人们的贞妇烈女。男人女人都一样,错了就是错了,永无反悔的机会。贰臣,他们二不二?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不对。即便用传统的儒家观点来看,他们也没有错。可是他们的选择,就连他们自己,好像也难以堂堂正正的说个“好”。这就是思想和行为的纠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