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2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散文] 当代孔乙己

8896

主題

8896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pkrwn 發表於 2016-12-3 06:04: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的家乡农村的现状,其实和别处是差不多的,只要是能开垦的土地,虽然是承包,也都是开发到了极限,公路和农田挤在一起,农田和农房挤在一起,菜地和果园挤在一起,楼房和土屋挤在一起,有规划无规则,村子周围,堆满了建筑房屋用的砖瓦和预制板,本来应该安宁的地方不能安宁,本来该四世同堂的地方只剩下了老弱病残。摩托车、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拖拉机呼啸而过,留下的是几声不合时宜的叹息。偶然有豪车经过,就像一位昂首挺胸的暴发户,高傲是高傲,丝毫显不出高贵。都说教育越来越现代化了,可是在我们那里,学校却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们上学更加费力气了。上学,好像也是一种投资,家长虽然千方百计地加大投资力度,无奈挣钱的速度跟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总是南下北上的打工,也很难保证家中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完满的教育。   

     

  我从十二岁开始,就离开农村,跟着父亲在煤矿上生活,后来我也在煤矿工作,经历了煤矿发展从萌芽到壮大再到衰落的全过程。煤矿工人大部分也都是农村人。若说到读书,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似乎是百废待兴,多少读书人有了命运的转机,看到了上进的曙光。而如今,很多煤矿工人是根本不读书的。要说真的不读书也不完全对,他们读的都是什么玄幻,什么穿越,什么嫁接,什么盗墓,作者不知所云,读者稀里糊涂,纯文学和诗歌虽然团体杂志众多,其实云山雾罩,浅尝辄止,属于隔靴挠痒,无法深入人心,虽然长篇大论,只不过如秋后鸣蝉,无法引起共鸣。但我学校有一位读书人,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他就是我家乡屠夫村的孔乙己。屠夫村村子并不大,原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以屠宰为业,不知不觉形成了屠夫村。由于封建社会儒教的日益发扬光大,老辈人觉得这屠夫二字有失文雅,就把这村子改名为“读书村”,遗憾的是这个村子近百年既没有出过什么状元秀才,也没有出过文豪作家,甚至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过一个。改革开放之后,自从出了孔乙己,才彻底改变了这读书村没有读书人的命运。这孔乙己,三岁会背唐诗,五岁能背宋词,十岁就可以挥笔写文章,而且文思如泉,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浑然天成,方圆几十里的农村人呼为“神童”。神童时代的孔乙己一度成为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多少老师和家长总是伸出大拇指教训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你们如果有孔乙己的几分之一,我就谢天谢地了!”这孔乙己也果然有一种学习的天赋,不仅语文政治地理历史,门门优秀,而且数学物理化学,样样触类旁通。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顺百顺,成为学生心中的尖子,老师眼中的爱徒,家长心中的天才。孔乙己虽然貌不惊人,但也自视甚高,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而且不苟言笑,总是一本正经,仿佛天下只有他才配成为读书人,其他人只不过是穿着西装的农夫,将来的命运不过是种地、挖煤、杀猪的材料。   

     

  说起杀猪的材料,我们学校也有一位学生,一岁就往嘴里吃毛毛虫,三岁就杀鸡,十岁就宰羊,十二岁的时候,因为别人家的猪跑到他家麦地里吃他家的麦苗,他一怒之下就掂了一把杀猪刀,把人家的猪给捅了七十二刀,从此得了一个外号“杀猪匠”,杀猪匠姓胡,本命胡文彬,自从电视机《雪山飞狐》上演之后,这胡文彬的名字没有人叫了,都叫他胡一刀。胡一刀名不虚传,杀猪宰羊,犹如庖丁解牛,人有力气又利索,从来不爱读书,上学时候是老师家长同学都头疼。他上学,从来不背书包,书本和他有仇,谁也见不得谁。   

     

  孔乙己考上北京大学的时候,全村人激动得敲锣打鼓,村书记和村长赶着马车将孔乙己送到火车站。希望将来孔乙己能够光宗耀祖,给读书村带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胡文彬初中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也因为他家拿不出彩礼钱,离他而去。   

     

  孔乙己从北大毕业的时候,胡文彬正是打工没有出路的时候。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的医院又苦又累又不挣钱,脸晒黑了,胳膊粗了,腰板壮了,手上一层粗皮,可是人都快三十岁了,连个媳妇也找不到。美丽的姑娘都进城打工了,打工之后都在攀高枝,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但谁也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胡文彬找不到媳妇的时候,正是孔乙己最为得意的时候,多少家长投来羡慕的目光,多少姑娘恨不得和孔乙己双宿双飞。但那时候的孔乙己根本看不起农村姑娘,城里的姑娘也要万里挑一呐,也是孔乙己心事不往女人那里放,只顾研究学习,从来没有把找个老婆的事情放在心上。如今也将近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两人一对比,一个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一个是百花园里飞进来一只蝴蝶,想采哪一朵就采那一朵。孔乙己因为学习的专业是法律,他被分配到了古都的检察院工作,自己有特别喜欢英语,整天埋在法律和英语书里不能自拔,自己宿舍里桌子上床头上堆满了法律词典和英语词典等大部头的书。   

     

  后来,听说孔乙己因为和上司不和,愤怒之下辞职回到了农村。那时候,胡文彬因为打工不顺利,在农村已经开办了屠宰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过春节的时候,我回老家去,在路上碰见孔乙己,孔乙己一脸的憔悴,说起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仍然是踌躇满志。他在家里承包着二十亩地,种的庄稼收获了根本吃不完,而且无拘无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看书学习。我问他看的什么书,他说法律和看白癜风去哪里英语,而且自豪地高速我,他已经写了很多论文,光笔记就做了一百多本,装起来有两箱子。孔乙己高兴地邀请我去他房子里看一看,并且要请我在一起喝两杯。我十分荣幸,有点激动,就买了两瓶陈年西凤酒。孔乙己客气地说,老同学,你还害怕到我那里没有酒喝吗?   

     

  沿着一条乡间小路,走了大约十五分钟的路程,眼前就是孔乙己住的三间房屋。房屋虽然也很干净,有几分古朴,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楼大厦的映衬之下,多少有几分苍凉。虽然是寒冬,但麦苗已经绿油油的,在寒风中显出生机。孔乙己自己住一个房间,里面没有什么家具,只有几个大木箱子和一个吃饭的桌子,四把椅子。那时候孔乙己已经结了婚,找的是一个农村媳妇,看上去虽然不够文气,但也算朴素大方。他们两口子话语不多,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一个种地读书,一个看家护院洗衣做饭。孔乙己老婆炒了四个菜,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我要打开西凤酒,孔乙己说,还是喝我从北京带来的正宗二锅头吧。我们两个推杯论盏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