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渭水情
悠悠渭水情
—— 戒痴居士
悠悠渭水情
作者:戒痴居士
在那富庶的关中平原上,有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在蜿蜒舞动,这条巨龙关系着关中文明的兴衰,她就是关中人民的母亲河——渭河。
一
渭河,又称“渭水”,她是关中人民的母亲河,她是关中人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八十万年前,渭河流域就出现了关中平原上最早的原始人类——蓝田人。他们在母亲河的滋润下,开创了旧石器时代。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也应运而生。这条母亲河又适时地孕育出新的原始人类——半坡人;半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发明出关中平原上早期的手工艺品——半坡彩陶。半坡彩陶不仅是关中早期文明的艺术结晶,而且还是半坡人群集体智慧的结晶。
告别了半坡文明,母亲河又孕育出原白癜风用药始的农业文明。早在四千年前,后稷就奇迹般地降生在渭水北岸,这既是上天赐给关中人民的福音,这又是渭水孕育出的神奇婴儿。这个神奇婴儿出生后,屡次遭母亲遗弃,动物保护他。他大难不死,母亲不得已而养育了他。年轻的后稷开始教人们种庄稼,开创了原始的农业文明。与此同时,周族也在关中平原西部形成了,后稷被人们尊为周族的先祖。如今,当你站在教稼邰前,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四千年前后稷发明原始农业的艰辛;你一定会想起后稷的伟大和崇高之处。不过,你别忘记了,是渭水孕育出了后稷,又是渭水养育了关中儿女,你一定会对渭水怀有感恩之情。
一千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周族已经在关中平原西部强大起来,并形成了商代的一个附属国。到了周文王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发生在渭水流域的两则民间传说又给渭水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有一天,周文王带领部族外出打猎,当他们走到渭水河畔时,一条蛟龙从渭水里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周文王听说这只蛟龙经常在渭水两岸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渭水两岸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恨不能生吃蛟龙的肉,活抽蛟龙的筋。周文王从前也有所闻,于是,在周文王的命令下,这些部族首领一齐射杀蛟龙。人们只听见“嗖,嗖,嗖”的声音,蛟龙被弓箭射得千疮百孔;“嚓,嚓,嚓”的声音,蛟龙被众人一齐斩成数段。昔日波涛汹涌的渭水终于恢复了平静。人们听说周文王命部下射杀蛟龙,为老百姓除去一害,兴奋不已。周文王听说蛟龙肉味道鲜美,人要是吃了蛟龙肉,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令部下把蛟龙肉切成很小的臊子,再调一大锅汤。所有部族的人都把面条捞进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人们吃完面以后,把汤倒进锅里。这样,广大的人们都尝到了蛟龙肉。周文王的仁爱之心播于四海。
这只是一则民间传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蛟龙:尸骨荡然无存,惟有血水被渭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蛟龙本来是依靠渭水而得以生存的,渭水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关中儿女。蛟龙不仅不思报恩,反而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渭水的儿女们终于杀死了蛟龙。蛟龙的死成就了周文王的爱民之心;蛟龙的死形成了关中平原古老的饮食文化——岐山臊子面。面对蛟龙的惨死,渭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地劝说蛟龙改恶从善,如今,蛟龙的尸骨荡然无存。渭水只能静静地流淌着,好像是为蛟龙的死进行超度。渭水希望蛟龙在来世重新做人,多做善事,洗涤今世所犯下的罪孽。渭水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以它的博大的胸襟容纳了天地间的一切,这正是应了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周国能够问鼎中原,周国能够成功地实现灭商大计,除了商纣王已经丧失的民心外,除了周文王的杰出的治国才能外,还与姜尚的辅佐大有关系。有一天,风和日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翁在渭水河畔垂钓,一根直钩居然吊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周文王礼贤下士,亲自为姜尚拉车。周文王艰难的八百步换来了周代八百年的江山社稷。是渭水养育了周族的族人;是渭水让周族从一个部落发展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
渭水是关中人民的母亲河,这位伟大的母亲无私地孕育出早期的关中的农业文明。这位伟大的母亲用她的乳汁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关中儿女……在这位伟大的母亲身上表现出了她的善良、她的智慧、她的勤劳、她的仁爱与宽恕……
二
你且听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你听完这首歌曲时,你会有何感想呢?
渭水是一条饱经沧桑岁月的河,她见证了关中平原的国家的兴衰,她为这些国家的兴衰而哀悼。
周、秦、汉、唐,这四个空前强大的国家,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昔日的这些国家是何其的强盛,昔日的关中文明可是中华文明的重心。随着昔日这些国家的消亡,关中文明被中华文明无情地抛弃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以中原文明为核心,不断吸收周边文明的历史进程;关中文明就这样被中华文明无情地抛弃在历史车轮的后面,它变得孤苦伶仃,昔日的关中文明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千千万万的关中儿女妻离子散;在那和平强盛的岁月,千千万万的关中儿女备受着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大唐帝国的灭亡,关中文明已经是伤痕累累的,是谁去抚平创伤,自然是关中文明的母亲河。
这条母亲河辛勤地养育出自己的儿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她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儿女被中华文明的历史车轮无情地抛弃之后,她的心就要碎了。她轻轻地抚平了自己儿女的创伤,一家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曾经先进的关中文明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渭水仍然在静静地流淌着。不论中华文明的历史是怎样的发展,渭水对自己的儿女的亲情却是永恒的、真诚的。
三
如今的渭水已经伤痕累累,这条母亲河走向了衰老。
工业文明几乎取代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于是,关中人被人为地分为农民和城市人。这究竟是中华文明的进步,还是中华文明的倒退?
昔日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田野正在急剧地消失;昔日宁静的关中平原,如今是工厂林立,高大的烟囱不断地向天空挑战,浓浓的黑烟在天空中张牙舞爪;昔日田园式的农村生活正在逐渐地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取代;昔日清澈的渭水如今已经浑浊不清;昔日的农民安居乐业,如今的农民逐渐地失去了土地背井离乡……
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
我们能否认可这样的文明?
这位母亲河无法理解如今的巨大的变化,她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关中儿女,这些关中儿女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如今,关中的农业文明即将消失殆尽,她的心在滴血啊。
她也在不断地反省自己:是不是我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你看,我的儿女从前绝大部分是农民,他们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如今,我的儿女已经严重地分化为农民和城市人。他们现在闹分家,他们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两种文明在拼命地厮杀。农业文明正在被工业文明疯狂地践踏,自己的一部分儿女失去了土地,背井离乡,在城市里漂泊不定。
她时常在痛哭流涕,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她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用那波涛汹涌的河水冲击着工业文明,教训了那些不听话的儿女。当她看到那些儿女的痛苦时,她的心更加的支离破碎。
四
渭水已经走向了衰老,她的伤痕又有谁去抚平呢?
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是她的儿女们发明创造的。她原本希望这两种文明能够和谐相处,如今,这两种文明正在拼命地厮杀,农业文明几乎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自己的儿女们手足相残,这是何其的不幸。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都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陈思王发出无奈的呼声,这是陈思王发出的无声的反抗。
渭水心中的痛苦无法向世人去诉说,但是,她依然是关中儿女的家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不论自己的儿女以前或者现在犯过多大的过错;不论自己的儿女给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她都默默地忍受了,她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儿女。如今,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回到她的身边,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关中儿女们是离不开渭水的滋润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穷则返本。”她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回到他们的精神家园,她也就死而无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