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4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在甄选笔下的人物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7-1-10 10:4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朋友问及我最近忙什么,有没有新作问世。我回答说正忙于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因为创作原本来源于生活。事实上,生活是个万花筒。我的生活里不但色多味浓,而且我发现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典型人物,竟然如过江之鲫纷纷撞入我的视野,冲撞着我的生活,意欲争当我笔下的人物。他们当中,自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教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来到人间的莫大使命无非于是创作。生活中偌多的人物蜂拥而至,我当然要经过悉心洞察和挑选,不可能是来者不拒,杂乱无章地概收不误。诗人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那么,生活中哪些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笔下的人物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甄别和筛选。于是,挑选笔下人物目前成了我当务之急。   

  我承认,在这个物欲横流、奸佞当道、危机四伏的社会,我的嫉恶如仇、耿介刚直的性格注定我做不了生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北京治白癜风好活的强者,进入不了上层社会,只能落入于弱势群体之中,顶多充当一个有敏锐洞察力的生活观察者。好在我手中握有一支不折不扣的“钢笔”,这支笔的优点是经久耐用,永不生锈或者磨损,已用了20多年了。让我惊讶的是,它近来居然变得愈来愈有力量,愈来愈像“笔刚强”了。   

  澳大治白癜风利亚近代著名作家劳森说:“我挑选的人物,研究他们,我不会写我没有见过或经历过的东西。”笔下的人物当然要见过或经历过,但更应有“真善美”和“假恶丑”之分别。只是,我发现,我生活中见过的“真善美”人物分量较少,而“假恶丑”人物似乎见的太多了点。别看“假恶丑”人物中,他们多是穿着光鲜,衣冠楚楚,冠冕堂皇,不明真相的人们还真以为是一群君子之辈。但是,这些“假恶丑”人物终归没有一个逃过我的法眼的,有的妄想强盗般蹿进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我笔下的“真善美”人物中去,门都没有!诚然,生活中那些较少部分的“真善美”人物,还真有令人钦佩的一面。无论是那一些当官的领导干部,还是处在社会低层的那一些富有正义感的黎民百姓。他们的“真善美”的一面还确是那么可敬可爱又可亲。因本文的需要,我只想着重地讲讲官场上的一些“真善美”人物,他们公道正派,胸襟博大,廉洁奉公,待人谦和,懂得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深入实际,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公仆”。唯一可惜的是,这类“真善美”的官场人物太稀缺了点。   

  令人深恶痛绝的是,有些小官吏,官不大,但官架子不小,官腔打得十足,喜欢狗眼看人低。他们仗着手中有点小权力,经常巧妙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招牌,专干一些徇私枉法、鱼肉百姓、苟利天下的丑恶勾当!严重地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他们当属我笔下典型的“假恶丑”准人物们。可怕的是,这种“假恶丑”人物对上级领导是那般阿谀奉承,但在社会上又是那般专横跋扈、横行霸道,而对下属同事人员则又是使用另外一套污垢不堪的“小伎俩”。这类人嗜好在人前伪装成人样说人话,人后却蜕变成虫豸恶鬼,费尽脑汁陷害忠良;有时,这类人又变成一个狡诈极凶的“白骨精”,在你面前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他们嫉贤妒能、诽谤诋毁、阴险毒辣;他们践踏民主,打压贤达志士,不可一世,时刻想着要把你生剥活吞。这类谗佞小人不耻行径,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理所当然地构筑成一个个望而生畏、胆惊心寒、恐怖吓人的“假恶丑”人物!   

  还有一种让我压根儿瞧不起的小混混之流,我历来是不屑正视他一眼的。未料,小混混自有小混混的“天性”以及他走的“狗屎运”,本来你懒得去搭理他一下,谁料他一旦傍着一棵要小不大的树之后,便一下子改换成了一副恶狗当道的邪恶嘴脸,挑衅般要摆弄几个狐假虎威的唬人的架势对你逞现几下“威风”,非得要削尖脑袋钻进我笔头的罅缝之中,死缠住我的笔尖不放。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文学的真实在于选取事实与性格,并且把他们描绘出来,让每个人看了,都认为是真实的。”看在文学大师的面子上,在几度的蔑视又低沉无奈的怒吼中,我只有悻悻地接纳他这个卑鄙无耻又角色独特的小人物。话又说回来,一部作品内如果没有鬼煞小人物还真不行,就留着小混混之类作为垫底吧!   

  生活中里的形形色色大小人物,在世相里有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你面前晃来荡去,搅得个你晕头转向、措手不及?????有些人物变幻多端,变化无常,伪装术精湛,不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真分不出一个子丑丁卯来。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现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受过的,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面对生活中有些人物忽明忽暗,忽暗又明的现象,让我好费一番心思揣摩他们的真伪,一时既看不清楚,又感觉不透,确实还得需要用一些时间来沉淀和甄别。只有时间,才能一个一个地识辨出他们的原形是啥样的。   

  冈察洛夫还说过:“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则创造真实的类似物。”果戈理也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之所以要甄选笔下的人物,无疑是让读者感觉到他们的确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为了使他们变得更加真实可靠,更具有信服力,我必须经得起时间的磨练和等待,静下心来用穿透力的眼光去观察那些笔下的准人物们!正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俄国著名园艺学家米丘林也说:“只有那些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并且实地去做科学的论断,才是最需要的。”故而,我除了观察生活,还要深入实践生活,只有这样,我笔下的所谓人物们在读者面前才不会失之偏颇,让人信服他们的生命鲜活存在。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虽说写作时间只花六个月,构思过程却长达数年之久。”前苏联作家富曼诺夫说:“(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到最后。”我笔下的个个人物,他们的秉性到底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我眼前当然万万不能贸然断下结论的。不过,我坚信,随着时间老人慢慢地淘洗,随着我对生活的观察力愈加敏锐,那些笔下的准人物们真实的面目,也就会愈加无遗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由此也就能够愈加彰显文章的高人之处!   

  当然,谁也不必担心生活中所筛选出来的人物们,今后所描绘形象时会出现僵硬和呆板的情形,这个我可以保证,我的“笔刚强”对他们会精心雕琢和刻画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