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常常唠叨着这句话:我小时候磨磨难难,最不让人省心。不经意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大概五岁左右,当悬挂在村东头樟树上这块破犁头铁块的钟声响了以后,父母都要去生产队开工。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只能在村前屋后玩耍。穿着开裆裤到处疯跑,有时躲在东面菜园里用削尖的竹片挖红薯,有时到西面的院子里用石头把别人家橘子打下来,实在搞不到吃的就连南瓜花茎也要扯下几根来放在嘴里嚼。再远一点,就跑到田埂地头拔草根,有一种草根白白嫩嫩,其汁甘甜可口,回味无穷。大人收工回来后,常常骂我们的一句话:又到哪里“野”去了。因为野,所以就有尿到处拉,有屎就翘屁股不分地点场合的泻,擦屁股就地取材,摘一片南瓜叶或捡一块鹅卵石随便往屁股缝隙一抹就完事。当时每家都家徒四壁。一般情况下,中午听到母亲在巷子里喊回来吃饭才回家。回家后迅速拿起碗,用勺子挖一团早上煮好的饭,舀一勺没多少米粒的稀粥,夹一点早上炒好的蔬菜,坐在巷子旁的石块上,悠闲自在地吃起来。吃完后,就逗墙角觅食的蚂蚁玩,用筷子把粘在碗上的米粒放在蚂蚁的前面,有时几颗饭粘成一小团,在渺小的蚂蚁面前似乎像一座大山。探路寻食的蚂蚁不知是慌张还是惊喜,迅速围绕饭团时而闻闻,时而用触角碰碰,时而用小脚爬爬。无奈,只能到洞穴里请求援助,又恐被其它蚂蚁抢走,于是,往返再三,最后放心钻进墙边夹缝里去。不一会儿,浩浩荡荡的队伍出来了,在大头黑蚂蚁的指挥下,跟着哨兵赶往目的地。它们分工有序地把饭团像滚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