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領3千人拾荒 堆起營收60億王國1
當時,廢合社被查到販售的假發票金額高達三百億餘元,民國84年,負責人被起訴,廢合社被政府勒令解散。
「翻身機會沒了,一切都被打成原形,撿垃圾的人變回撿垃圾的,無法度出頭天!」魏進益說,自己雖未參與,但社會眼光已經不同,多數人把他們看成犯罪者,形象跟假發票連在一起。
這個事件,雖重擊回收業,卻成為魏進益事業起飛期的踏腳石。
民國85年,他34歲,「當年廢合社產生了不同分枝(第一、第二與第三資源合作社),魏進益就是其中一派!」內政部社會司科員謝瀛洲說。
這三個分枝,用不同方式經營,後來局面也大不相同。譬如,第二資源回收社,由廢合社當初主要當權者組成,規模最大,社員超過千人,但到了民國92年,又因為假發票被起訴而停擺。第三資源合作社則規模遲未擴大。
魏進益成立的第一資源合作社,初期社員雖僅數百人,遠不如他人,但如今,他卻稱霸拾荒產業。
一路走來,他不是最有創意的人,拾荒合作社也不是他發明的,但他卻是身段最靈活,轉型最快的人。他用街頭戰法,翻轉命運。
魏進益深信,合作社最大的力量就是統一收集與出貨。因此,他不學別人賺快錢,去做假發票,或把合作社當成個人事業經營。然而,要破框並不是那麼簡單,若廢紙數量不夠大,紙廠是不願意收購的。所以,他必須搶地盤,吃下最多的垃圾量。
要達成這個目標,他仿照農產運銷班的模式,在各地成立了15個運銷班,統一所有資源、出貨,提高議價能力,並且針對班長,設計了一套分紅制度,讓班長往前衝。
不過,當街頭競爭越來越激烈,連慈濟、社區管委會、村里辦公室都加入回收行列,在廢紙供給有限下,魏進益想出變通方法:「紙不是撿來的,而是從街頭搶來、買來的。」
拚速度!即時報價、每日結算
一分鐘不到,就成交百萬元生意
他「改撿為買」。每天一早,魏進益用他的阿福機(宏達電HTC Touch手機),寫下當天廢紙的收購價,發給15個班長,再由班長們快速傳達給旗下社員,讓社員知道用什麼價格收購廢紙不會賠錢,然後到大街小巷、社區組織裡,搶購廢紙。每天晚上,這些班長再把收到的廢紙量與價格,回傳給魏進益,做為隔天出貨與買賣的參考。
魏進益把PDA手機當電腦用,「因為我不會打字,用寫卡緊(比較快)!」我們第二次來訪時,他才剛說完,一通電話進來,紙廠打來說缺100噸的牛皮紙廢紙,急著要貨。只見魏進益拿著阿福機寫幾個字,把簡訊傳出去。一分鐘不到,就決定了一筆100萬元的交易!收廢紙,在他的手中變成講速度的大生意。
這位垃圾王國的總司令,腦中就像是裝了電腦。他說,紙廠調高廢紙收購價對他不一定有利,在我們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他已經心算出:廢紙每公斤漲價到7元,如紙廠依然扣8%重量的雜質,跟上個月每公斤6.3元的價格比,一噸等於損失了56元,光是雜質折扣,一年45萬噸下來,就少了2000多萬元……。
雖然只有國中畢業,但魏進益在街頭培養出來一顆清醒的頭腦。一個數字變動,他馬上清楚算出賺賠多少。
把撿破爛當成大生意,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生意規模突然放大了,怎麼管理?如何防止假發票事件重演?
他於是要求,所有班長每天都必須回報當天回收量與交易金額。「阮每天計算,算一天收多少、賣多少,每個社員交多少量,都有清楚的紀錄。」
如果套用經營之神王永慶的話,魏進益等於建立了「即時報價、每日結算」的系統。這套結算系統花了他10年工夫。台塑王國以電腦快速結算,魏進益採取人工稽核,雖然速度比較差,但只要能達到目的,對他來說,就夠了。
魏進益做這套系統,並非因為他讀了王永慶親筆寫的《生根‧深耕》,而是從街頭營生的需求所演化而來。
因此,他也常講:「你不是愛迪生(其實是要指牛頓萬有引力說),沒被蘋果打到,就不知道為何蘋果會往下掉!」把這句話翻成「FM」頻道,意思就是,這是一種從實做中,發展出來的智慧,而非來自課本上的學院知識。
魏進益說,「阮攏是社會大學的菁英!學經驗與成長都比別人卡快!」「學歷這米件(東西),是拿來應付的,學會用那一套理論來跟官員講,也就是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懂捨利!哈佛沒教的心法
14/15利益給社員,反賺更多
此外,很多人在組織壯大以後,就會把組織成立公司,自己當老闆,賺的錢不用分給別人。但當時已經擁有最多社員的他,卻選擇用合作社的方式,把自己的既得利益先分給大家,吸引其他人的加入。
這點,很難,哈佛沒有教,華頓MBA也未必做得到。就這樣,本來一年只能撿100噸廢紙,但魏進益集合15個班長,找來近3000個社員後,一年就可以撿到45萬噸廢紙。
再翻成「FM頻道」的學院派說法就是:魏進益捨去十五分之十四的利益,卻因此把規模擴大了4500倍,藉此拉高售價,讓淨利率達到10%以上。餅做大了,錢也賺得更多,影響力更是倍增。
最近,他更積極開拓新市場:企業的機密廢紙回收。他在運送廢紙的卡車裝上GPS衛星定位,並準備在碎紙設備上裝網路攝影機,讓客戶透過網路看到廢紙目前的位置、碎紙的進度,包括統一超商以及政府機構,都已經是魏進益的客戶。昔日沿街叫賣,今天變成現代科技服務商。
現在,魏進益的事業版圖,不只有回收業,他的「轉投資」還包括了:醫療連鎖診所、生技、拖吊與觀光業,光是醫生,他手下就有20個。哪裡有機會,他往哪裡鑽。
學校的課本,很少教我們如何在灰色地帶求生存。然而,真實的世界,灰色遠多於黑色。
去年,魏進益因竊盜罪被起訴,他說,這是因為社員不小心收到贓物,「政府不能說資源回收業者是小偷,是政府讓人民失業,無法生存才會去偷,大家都有飯吃,誰願意當小偷!」只是,懂得變通的他,現在給社員的教育訓練又多了一堂課,如何辨識贓物。
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要搶廢紙,公司得隨時要有5億元現金週轉,他身上動輒也要帶著幾粒(一粒是新台幣100萬元)現金。為了安全,魏進益乾脆把公用車捐給義交隊,不出公務時,則坐社員的代步車。因此,他們的停車場常可看到有鴿子警徽的汽車,對歹徒起了嚇阻的作用。這,可不是課本上學來的。
俗話說,「英雄不怕出身低」,魏進益說:「要比低,沒人比我們更低的;要比吃苦,阮比別人卡會吃苦;但要比學問,別人是從冊本上學到知識,阮是社會大學畢業的。」
在魏進益的人生劇本裡,只有吃過街頭的苦,才知道怎麼成功。
他,是「懸崖邊的富翁」,不被學校的「框架」所局限,靈巧如蛇、剔透人性,因而在一個灰色世界中,崛起。
*魏進益小檔案
出生:民國51年
學歷:國中畢業
經歷:16歲開始拾荒
現職:第一資源合作社理事主席
*第一資源合作社小檔案
成立:民國85年
社員人數:2,878人
收集量:廢紙45萬噸、廢鐵9萬噸、廢鋁2.5萬噸、廢塑膠1.5萬噸、廢金屬3,000多噸
營收:1年60億元
淨利率: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