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饺子赋
我喜欢吃饺子。因为味美的饺子,吃进嘴里,汤汁饱满,油而不腻,香甜可口。
饺子,亦叫“水饺”,是华夏历代相传的绝佳美食。其正宗饺子,是由面皮和馅料包合而成,食之鲜美。
鲜,在于其馅料调制有讲究。主料按荤、素的不同要求,分肉(猪、牛、羊、兔等禽肉)、蛋(各类禽蛋)、海鲜(虾仁、虾皮、丁香鱼等)、韭菜、荠菜、白菜等。配料按口味轻重施以各种作料。馅料制作各种各样,但要求肉、菜比率适当,一般肉、菜比为1∶1或1∶0.5。其制作工序:先将蔬菜剁碎,挤压出菜汁置于盆中;次将料肉剁碎,使其发粘成茸状,放适量花椒粉、五香油、食盐、葱花、蒜末、鲜姜末、味精、白糖、香油等,如有肉汤、鲜鸡蛋汁亦可放入,陆续加入酱油或味鲜搅拌,成糊后放入菜料盆;再将菜料和肉料混合搅拌,使之粘糊。使馅料味道鲜嫩可口亦营养丰富。
美,在于其外形制作有特色。它是由小麦磨粉(出粉率85%以上),兑水和面,揉制到软硬适度,滚成面棍,掐出小面团,再用短擀面杖擀成圆面片,将事先调制的馅料包于其中,一手托底,一手封口。饺子形状多种多样。如制作月牙饺子,先将中间捏紧,再将两边捏合。捏合时,拇指在内,食指在外,左右两边都由一角始,将外沿捏出均匀的皱褶,内沿收紧。饺子成型,平放于面板,内看像缺月,外看像凸肚罗汉。食用时,可蒸,可煮,可煎……随意而选。
饺子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原名称“娇耳”,相传由东汉(距今1800多年)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其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告老还乡后,遇冬至,家乡百姓忍饥受寒,耳被冻生疮。他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经验,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进锅里煮熬,煮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状即“娇耳”,下锅煮熟后做药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加一碗汤,起名叫“祛寒娇耳汤”。病人用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哪里治疗白癜风病两耳变暖。病人从冬至吃到除夕,既抵御了伤寒,又治愈了冻耳。此后,人们为纪念这位医圣,每逢过年,便仿照“饺耳”做“饺子”或“扁食”过年食之。
而实际饺子历史比传说更久。据考证,饺子在我国的食用历史可溯至2500年前春秋中[ur哈尔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l=bdfyy999.com/]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晚期。1978年在山东省滕州,挖掘出土的春秋时薛国故城,在薛国君主墓里,出土了一套青铜礼器,其中一个锈蚀的铜器里面,整齐排放着白色食品,呈三角形,内包有屑状馅料。后经考证,此为饺子和馄饨。
饺子又叫“交子”,源于我国年三十夜吃饺子的习俗。依照传统习俗,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地方人们要守夜辞岁。其中很多地方叫“包辞岁吃”,即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碎拌成馅,谐音为“有财”,再和面擀皮,将馅包于其中,成月牙状,午夜12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之,故叫“包辞岁吃”。按天干地支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拉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响人们便由旧年迈入了新年,又叫“更岁交子”。后来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除夕吃饺子作为习俗,在明代已广为流行。春节吃饺子在《明宫史》、《宛署杂记》中已有记载。清代已成定俗。有诗云:“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清代何耳的《水饺》诗更是广为流传:“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早年吃饺子,流行于中原黄河流域和华北、东北地区,后渐遍于大江南北乃至海外华人。原只是过年吃饺子,后至其他节日也吃饺子,乃至人们想吃就包,一饱口福。
饺子制作虽繁,但食用却简。蒸、煮、煎后可即食,可携带它地而后食。故而,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和喜爱!
我每逢走过煮饺子人家或饺子店时,那沁人心脾的饺子香,便扑鼻而来。此时,我会慢下脚步或稍作停留,让这香洒满我全身,把它带走……
笔到此处,我眼睛开始迷蒙,一碗打着气旋的饺子置于眼前,顿使我舌底生出涎水,咽喉即吞咽。这涎水多而不及吞,一滴涎水便由嘴角溢出,滴在了键盘上……
2016年6月23日于温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