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一直以为是自己一个没有亲情的人,相比之下,只有感情。
三个月。她从小屋里最温暖的地方被拎出来,因为这个地方要让给刚刚出生的堂弟,这是爷爷奶奶的唯一一个孙子。可是孙女呢,就不止她一个了。妈妈说,听说她是个女孩的时候,奶奶的脸比长白山还长。
一岁。爷爷奶奶忙于看顾还不会走路的堂弟,没有时间理会她。说不清是没时间还是没心情。父母上班也很忙,所以姥姥姥爷就每天早上坐半小时的公交去爷爷家接她,晚上再坐于成功半小时公交送她回去。
三岁。父母带着她离开了她仅生活了三年而完全没有印象的家乡,到外地去去了。这一去,不知道前路如何,因为根本不知道路在哪。
十六岁。初中毕业,考入重点高中的她,是父母的骄傲。当别的孩子可以回外公外婆家过周末的时候,她只能一个人在家对着书本发呆。
十九岁。高中毕业,顺利考上大学。十几年了,终于,一家三口又回到了这里。
没有人知道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就像她也不知道父母是怎样的心情,他们为何激动,为何紧张,为何好像迫不及待又好像犹豫不决。
在这里,她见到了曾经陪伴三年的姥姥姥爷、见到了从小疏远她的爷爷奶奶、见到了各种名之谓“亲戚”的人。而那种感觉,应该可以用“陌生的熟悉人”来形容。见到一直电话联系的姥姥,明明知道这一定是姥姥,却偏偏叫不出口。近在眼前,却遥远不可接近。十多年来,所有亲人的称呼,对她来说,也就只是称呼而已。虽然每年过年时,父母都会强烈要求她给每个亲戚打电话拜年,可是从没见过的,从没接触过的,从没走心思念过的真的是亲人吗?她曾经一度以为,除父母之外,自己是没有亲人的。但是,她错了,她知道她错了。
就在回到家乡的当天下午,她就见到了她的堂弟。在隐隐约约的电话联系中,似乎听闻成绩不太好,学了美术,为了上大学家里烧了不少钱。说起来,这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不过,和第一次也没什么区别。由于年纪相仿,家里人安排这几天让堂弟陪她到处转转。刚开始,她心里是有点抗拒的,但是,几天相处下来,逛街、吃饭、玩耍、她觉得堂弟身上总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而且想象之中的阴影也化为乌有。就像家中的爷爷奶奶,他们真的已经年迈,白发遮盖了寥寥的青丝,皱纹藏不住淡淡的沧桑,常年的疾病拖慢了他们的步子,压完了原本挺直的腰杆。
几年后,爷爷因病离世。她得知这个消息时,受到了巨大的撞击,忍不住掩面哭泣……在亲情上,很多事都没有对与错,都不必计较。她说,这应该就是她的亲情。
我听到她的故事,觉得这是个于千千万万人之中无比真实的故事,是应该被人知道的故事。所谓亲情,就是那样一个东西,就是那么存在着,一时的阴影总会被血液打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