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张养浩

8896

主題

8896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pkrwn 發表於 2016-9-1 09:08: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本应是柳暗花明的阳春三月,关中一带却因连年干旱,田园荒芜,寸草不生,通往长安的官道上尘土漫天,道路两旁则是无法下种的龟裂田地。华山脚下的西岳庙前,白花花的烈日下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跪拜在地上正在虔诚的求雨。在求雨的队伍前端,一位身穿官服的花甲老人显得格外醒目。   

  老人匍匐于地,痛哭流涕,嘴里不断祷告着,祈求上天普降甘霖以解救天下苍生。由于哭拜的时间过长,加之老人体弱多病,以至于求雨仪式完毕后,老人竟不能自行站起。这位老人便是奉召赴任陕西赈济灾民途中的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公自幼聪慧异常且勤奋好学,少年时便以诗词文章名闻乡里。元朝初年尚未恢复科举,他因才华出众,被山东按察使焦遂推荐为东平学正。数年后遵从乃父意愿赴大都求仕,到京城后,得到平章政事不忽木赏识,推荐为礼部令使,从此步入仕途。因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不断得到朝廷升迁,武宗时官拜监察御史,仁宗时为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   

  元英宗至治元年,仕途一帆风顺的张养浩,或许是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及伴君如伴虎的险恶,或许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已不再在意自己的仕途荣辱,又或许与西晋张季鹰一样偶发莼鲈之思,他在参议中书省事任上,以父亲年迈需要奉养为由,毅然辞官,回到阔别多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年的故乡济南,隐居云庄。   

  云庄位于济南城北十几华里处,背靠滔滔黄河,东邻华不注山,南面则是玉鉴琼田般的大明湖。由于地势相对低洼,云庄周围尽是菱藕荷塘,稍高的地块种满了稻谷。每当夏末秋初,纷纷细雨过后,池塘藕花绽放,田园稻花飘香;白昼鸥鹭盘旋,夜晚蛙声一片。远离官场的张养浩沉醉在无边的田园风光中,正如他在散曲里所写的:“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此刻,与清风明月抵足而眠的他,有着充足的时间与大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这期间,他除了游山眺水,寄傲林泉外,还创作了许多优美动听的诗词曲赋。   

  张养浩在云庄隐居八年,八年中朝廷曾六次征召不起。然而一场异地的天灾,已由不得他在家乡安享清福了。天历二年,陕西大旱,赤地千里,“饥民相食”,朝廷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济灾民。这时的张养浩年已花甲,但严重的灾情激起了他为民承重的精神,接到诏令后,他不顾年高体衰,随即散尽家财,星夜登程奔赴任所。   

  这次张养浩从宁静的田园生活中走出,而重蹈官场,与官爵仕途无关,是他那颗体恤民之疾苦的灵魂,驱使他拖着年迈之躯义无反顾奔向关中。正如他自己所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他与随从日夜兼程,出济南,走洛阳、经渑池,过潼关,直奔长安。赴任路上“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忧心忡忡的张养浩,沿途目睹灾民之惨状,感慨历代王朝之兴衰,途经潼关古塞时,登高望远,怀古思今,写下著名散曲小令《山羊坡?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苦!   

  据《元史?张养浩传》载:张养浩到陕西任上四个月,从未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夜里向上天祷告,白天到外面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松懈。因此积劳成疾,不久逝于任上。关中百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哀之如失父母”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行文至此,不禁掷笔沉思:一位封建时代的普通官吏,每闻百姓疾苦,竟能抚膺痛哭,以致因哀成疾而逝,这是何等的情怀!而现今社会的某些“公仆”,整日里狂呼高喊这主义那理想;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卖官鬻爵,贪腐成性,动辄钞票几亿,黄金吨计,所作所为,令人无言。好吧,既然今人无语,那就请古人给他们唱首颂歌吧。   

  《禾已黄歌》   

  明·孙兆祥   

  蝗兮蝗兮禾已黄,   

  恩斯勤斯匪尔粮,   

  何不往啮彼宵小之肝肠。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