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撒手锏?锏?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6-9-8 21:3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从报章杂志等诸多媒体发现,现在由“锏”替代“撒手锏”的不在少数。于是心生疑惑。 北京中科医院   

  “锏”出于晋唐之间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是短兵器的一种,十八般兵器之一。   

  “撒手锏”当是指一种将锏撒出去的招数。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是在《辞海》里,或者在其他的工具书里,根本就找不到“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锏”的释义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而“撒手锏”的释义则是:“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现代汉语词典》对撒手锏有明确的解释:“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候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现如:“公安部门的撒手锏,歹徒们万万抵挡不住。”这里若用“锏”,不但有违原意,而且难以理解。恐怕正因为如此,《现代汉语词典》虽然也收入了“锏”,却将其作为副条处理。   

  “撒手锏”是一种招数,只有用“撒手锏”才比较合理。锏作为一种短兵器,本来是握在手里同敌方作战时用的。在厮杀时,握锏者只有突然撒手将锏投掷对早期白癜风手,才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用“撒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手锏”可以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它有着明确的字面意义,而且其本义同比喻义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清晰。相比之下,“锏”虽强调了其效果“杀”,但字面意义不明确,所表达的情境也没有“撒手锏”生动。有人或许还会误以为是“”用的锏呢。   

  中国历史上有一名很有名的将军——秦琼(秦叔宝),使一双锏,“撒手锏”一词也是传说于此。“撒手锏”和“锏”,读音“撒”读sa,“杀”sha;“杀”比“撒”除笔画简省外,其他一无是处。再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种意思同样会引起含义上的重大区别。“”是刺客,是执行暗杀活动的人,一般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形式来行动。在这里,我理解,“锏”可能是“”使用的一种兵器。   

  “撒手锏”其实不是一个词,而是秦琼的功夫里面秦家锏的一个招数,而这也是最厉害的一招。  秦琼家祖传锏法中最后一招就是“撒手锏”。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   

  所以,依我看,“锏”只是使用的一种兵器,词义上这只是个名词;而“撒手锏”则是战时绝招,是一个动作,词义为动词。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