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季稻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江汉平原的家乡以白田改为水田来种植水稻,称为“白改水”。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力推行“双季稻”种植在北京治好白癜风之后是否还有要注意的事项。所谓双季稻,就是一年中,在同一块稻田里种两茬水稻。头茬是早谷,早谷收获后,又抢插后茬的晚谷,这一季节称之为“割早插晚”,由于是抢收、抢种,也叫“双抢”。
我生长在农村,亲身体验过昔日“双抢”的艰苦与劳累。“双抢”是一年农活中最劳碌的时节,又恰逢阴历的六月,天气炎热,咸涩的汗水直往眼里流,睁不开眼。膀臂上被稻叶划出的道道伤痕,在晒得滚烫的水里浸过,疼痛难耐。蚂蟥叮在腿上吸血,被咬破的皮肤,流血不止,染红水田。
“白改水”种“双季稻”,湖田里则种植中谷。中谷只有一茬,插秧的时节一般是在阴历五月端午的前后。沼泽地又淤又陷,耕整湖田用的是机耕船和机磙船,有利于湖草埋覆还田,以增强土壤的肥力。湖田里插中谷秧,多是用木船将秧苗运到湖田,见缝插针的将秧苗插在泥土和蒿根缝里。在中谷的生长其间,由于谁清楚北京有关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怎么走的啊湖田里土壤肥沃,外加常年不缺水,所以产出的稻谷产量高,粒大圆润,饱满而有光泽。
家乡种“双季稻”的耕作模式是麦(或油菜)、稻、稻,“白改水”田土地贫瘠,多以磷肥和碳铵做底肥,也种紫云英作为自然肥料来沤田。“白改水”田多为油沙田,秧田也容易漏水,仅靠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加之稻子在生长期间光照时间短,所以双季稻大米的口味没有糯性,米粒的糖分也少。相比之下,晚谷优于早谷。
想起那时生产队种植双季稻,实在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江汉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早春常伴有大风寒潮。为了打时间差,躲过早稻育秧的寒冷期,大张旗鼓地搞起趸秧和温室对这地你可多做些认知无土育秧。虽说秧苗育出来了,可移栽到大田,由于地温低,秧苗就是不返青,蹲在田里像在做梦,随之而来的是立枯病、叶斑病和叶枯病。也是,春雨绵绵,耕整水田的人穿的是棉衣棉裤,新插的秧苗没有温度,又咋能生长。烂棉袄,是个宝......要说耕整水田怎能穿棉裤,这个好办,把旧棉裤剪成棉短裤不就可以了吗。
早谷不插“五一”秧,“双抢”不插“八一”秧。栽插晚谷要抢在立秋前结束,否则,晚谷在扬花净米时遇到霜冻,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收获瘪子和空壳。霜期来得早的年份,只能是收获一堆谷草。
荷包蛋有讲究
“双季稻”究竟是不是增产?这个我知道,两季收的稻谷加起来,亩产才几百斤,还不如当时一季中谷的收成,一场“双抢”下来,人都脱去一层皮,实乃得不偿失。
由于江汉平原的气候特征根本不适宜种两茬稻谷,所以,这“双季稻”在家乡也只是种了那么几年后,就销声匿迹了,改为“单季稻”,重新恢复到传统的麦(油菜)稻两熟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亩产过千,既轻松,又增产。
岁月如歌,如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普及,插秧不弯腰,收割机开到田间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双季稻”已成为我们这代人深刻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