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记事
左邻姓陈,陈大哥。右邻姓李,李大爷。左邻门牌是368号,右邻门牌是366号。这些是在租房子时,中介的那个小姑娘反复说明的。小姑娘还说:“大哥,您一百个放心,左邻右舍,都是庄户人家,老实得很,乡下人好相处。和你挨着的那两家,我见过的,不是那种藏奸耍滑的人家。”不知是相中了房子,还是急于觅一个栖身之所,总之,我先是租,后来是买下,现在住的四合院。
这事在十八年前。换个说法,我与李大爷、陈大哥比邻而居,至今是第十八个年头。
初入异地,有好多担心在等着你,饮食习惯怎样?水土服不服?邻里关系好不好处?这,皆在其中。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我久居乡下,深知邻里关系,相处孬好的奥妙。我的新邻居,李大爷,陈大哥是啥样的人呢?
新居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两头皆通。西出,过李大爷的门口便是宽阔的马路,出入方便。向东,经过陈大哥的门口,再过四家友邻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村居乡道,乡道南北两端接柏油马路。严格意义上讲,上班也好,逛街赶场也好,由此出入是近路。为了问候邻里,和睦关系,及早熟悉左邻右舍的乡亲,是西出呢?还是东进?我还特意考虑了一番,最终也没个答案。还是向西走吧,哪离大道近些。至少是这样!
最先认识的是李大爷。是偶遇,也算是人为制造的机会。
下班归来,没进胡同口,我便跳下自行车,还下意识按了几下车铃,其本意如何,我也说不明白。拐进胡同,见李大爷的门口站着一位老者——意料之中,也似乎是预料之外——清瘦,眼睛眯着,透着几分慈祥,衣着干净,李大爷吗?
“您好!”刹车,驻车,问候,握手。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没猜错的话,您是李大爷吧,我是……”
一番交流,老者,果然是李大爷。老人是年72岁,老伴早逝,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做工。现老人独居。老人很健谈,语里话外,全是长辈对小辈的关爱。在哪做活?做啥活路?老家是哪?一老一少,聊了许久,最后在“有空多来坐坐……”道别声中,各自回家。
路遇李大爷,拉开了邻里交往的序幕。邻里相处,没那么难。此后,再遇李大爷,一切顺水随势,或点头,或微笑,或问候,或聊聊天气……唯一不变的是,路遇邻居一定要停车,驻足。这是必须的。
与陈大哥的见面,有点尴尬,也颇感意外。
一日,清晨,早起锻炼。开得街门,直觉的一股鱼腥气味扑鼻而来,恍若,街门开在海边。不是幻觉,是真的,一段渔网,还有一个盛鱼的网状鱼兜,网兜里满满的装着鱼!???天底下还有这好事?人家是出门见喜,莫非咱是开门纳鱼?好兆头!当即,诗兴大发,半句小诗涌出来脑门: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开得街门锻炼去
捡拾鲜鱼欣喜归,……
提溜着鱼兜,正纳闷+纳闷,思考诗句下文的时候,左邻街门一响,走出一位五大三粗的汉子,四方大脸,肤色黝黑,精神劲不算太好,睡眼惺忪,貌似睡眠不足。左邻陈大哥。一定是的。
互道早安。预料之中,此人,果真是左邻——陈大哥。
“陈哥,你看,一大早在门口捡了一兜鱼,不知是那位掉的,还是咋地……”
“鱼,是新鲜的,昨夜刚上岸的。”陈大哥说。
“嗯?……”
“……我掉的,昨天晚上出海回来,带了点鲜鱼回家,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和伙计们喝大啦,把鱼弄掉了,这鱼是我的……”
陈大哥的话,让我有点……一个字,“懵”。大哥是渔民?这小镇不是山区吗?!原来,我的左邻陈大哥,是一位旱鸭子渔民,在小镇三十里外的湖岛与人拼伙打渔。出海是早出晚归。鱼讯期,有时几天不回家。
哦,小镇原来还靠海哪。
我捡的鱼是陈大哥弄丢的,“见面分一半,昨晚刚上岸的鲜鱼……”,这季节,鲜鱼不多,热情,又掺杂几分感激的陈大哥,把鱼分作两份,怎么推让都不行。陈大哥怕我家调料不齐备,特意送来肉桂、花椒、小茴香,又告诉我对象,如何下佐料,怎么调汁等等。那天,一兜鱼鲜了两家,一墙之隔的小院,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左邻,陈大哥原是位“旱鸭子”渔民。真有意思。
转眼,到了年底。略作收拾,奔向远方的家,把小院遗忘了一个假期。
正月初八回到小院,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与年前走时不一样。哦,……院子里的两畦香菜盖上了草毡,墙根的草垛上也加了一张油毡纸,上面还笼着一挂旧渔网,这是谁呀白癜风图像,……
正纳闷呢,门外走进了邻居陈大哥,陈大哥一面道者新年祝福,一面一个劲的向我道歉。小院的变化,原是陈大哥拾掇的。他说:年除夕那天,见我走得匆忙,院子收拾的不利索。香菜没用草毡盖,一旦天气变化,这香菜长的那么好,冻坏了可惜。还有这柴草,过年放爆竹、烟花的多,小心为好。最后,陈大哥像放下什么心事似得,说:你回来,我就放心,你啊也不用说谢不谢的,咱不是邻居吗,俗话不是说,邻chen急,邻chen急嘛。
“兄弟,没经你允许,翻墙过来,好说不好听,给你道歉啦!”大哥的那神态,俨然犯了什么大错,做了对不住邻居的事。
句句歉语,闹的我不知如何应对……
老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门挨门。大约说的就是陈大哥这样的邻居吧。
在小镇,比邻而居,情谊是在一把葱一头蒜中深厚起来的,事小,令人难忘。春天,如果发觉门墩上有一小捆香椿,甭问,那一定是李大爷放的,他知道我喜欢香椿芽的香味——李大爷院中有一株香椿树,紧挨着两家的界墙,茂密的枝条早已瞒过墙头,我曾经捏着香椿的嫩芽闻过香味;若是秋天,门环上挂着一兜山楂,或是一兜苹果,那是左邻陈大哥果园的(大哥后来转行侍弄果园)。
几年相处,李大爷家,陈大哥家的底细了解了不少。知道底细,忌讳的事,要避嫌,伤心的事,不能提。李大爷,儿女双全,但无孙子辈,儿子、儿媳在外地创业,在小镇上,算是有钱人了。无奈,结婚多年,不曾生育,孩子长孩子短之类的话,老人面前少谈论最好。陈大哥妻子的家人,有四个哑巴弟弟,什么哑巴长哑巴短的,以免犯疑。人情世故,是什么?是理解,是宽容……
租房过了四个年头,我在小镇安了家,俩邻居撮合下,我买下了小院。
又是十年。小镇一天天在变化着,左邻右舍也在变。最先变得是陈大哥家。
2005年的夏天,陈大哥家要翻盖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房子,拆房之前,两家要磋商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