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一直下着小雨,天空灰蒙蒙的,空气湿漉漉的,像往常一样,我走进家门,盼望能看见喷香的饭菜,却听见老公在厨房里接电话,看他的神情有些忧伤。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饭菜烧好了,你先吃,我有点事出去一下。”桌上,碧绿的空心菜,脆嫩的黄瓜,番茄鸡蛋汤冒着热气。我感觉哪里不对,但是也不好说什么。他就匆匆的走了。
桌上一碗红烧鱼,一碟醋溜木耳,一碗蒜泥黄瓜。虽然这些菜都是我喜欢吃的,但是此刻我没有心情享用。于是我下楼,漫无目的的走着。忽然看见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公独自坐在树下的一条木凳子上,仿佛还在擦拭着眼泪。我慢慢移过去,小声的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哽咽着说:“妈妈脑袋里长了个瘤,不能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夜晚的风很凉,我说:“回家吧,这里很冷。回家再想想办法。”他说“能想什么办法啊?她那么大年龄,都八十多岁了,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静脉曲张。我离她这么远,不能在她老人家身边尽一点孝心。只能靠我哥哥姐姐他们在照顾她。”
我也沉默了,我们离开家乡十年多了,每年也只是春节期间回家看看老人家。我认识老公的时候,公公已经去世十年了,他是在出差的路上感染了鼠疫,抢救无效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村里一大半人都去送葬的,公公人缘极好,他乐于助人,宁愿自己苦点累点,能帮助别人的地方尽量帮助别人。婆婆十岁的时候,跟着家人逃荒逃到公公所在的村庄,经人介绍来到公公家当童养媳,公公比婆婆小一岁。也许年纪太轻,他们陆续生了四个孩子,全部都夭折了,有的病死了,有的掉水里淹死了。等到生第五个孩子的时候,公公不让婆婆外出干活,专门在家带孩子。后来,又生了第六个、第七个、第八个、第九个孩子。我老公是家里第九个孩子,听说他一直到七八岁才断奶。公公去世的时候,婆婆五十五岁。记得我第一次去他家他家在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人几乎都和老公同一个姓氏,公公在世的时候建造一座两层小楼,上面四间,底下四间。房间前面是一个大院子,种了一株枇杷树,还种了一些花草盆栽。院子周围是高高的水泥院墙。婆婆坐在院子里的一张竹椅子上,夕阳照在她浓密的银发上,她皮肤白皙,眼睛清亮而温柔,身材微胖。我一下子喜欢上和蔼慈祥的她了。她总是当我是小孩子,不知道她怎么知道我喜欢大锅锅底的微微焦的饭,每次小心的弄那些带一点点锅巴的饭给我吃。有一次,老公惹我生气了,我眼泪哗啦啦的从脸上滚落,她看见了,说“姑娘,是不是饿了?还是想家了啊?”一副天真无邪的眼神怜惜的看着我,然后张罗着去烧饭。婆婆没事就在家院子里呆着,从不去邻居家唠嗑。每次都是邻居家的老太太来我家,找婆婆聊天。刘云涛婆婆好像总是在听着,很少发表言论。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婆婆带着她在院子玩。有时候抱着她干家务活。婆婆听觉不好,每当有人来敲门,她都听不见,可是女儿听的见,她就给婆婆做手势或者表情,婆婆就知道来客人了,他们祖孙两个每次配合的特别默契。后来,我们要离开家,去江南打工,婆婆舍不得我女儿,她眼泪流下来,一遍一遍的说,“你们要把孩子照顾好,别苦了孩子。”我以前从没见过她流泪,我以为在她年轻的时候遇到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泪也许都流干了,可是,面对小孙女的离开,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公还在流泪,我默默的陪伴。我想,一回到家里,就去网上订好回老家的火车票,回老家看看婆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