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5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风雨乡间访故人 xlho3tpe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10-17 07:2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风雨乡间访故人
火车停靠在樟湖板站,我下车后看了一下时间,是下午的3点30分。从南平1点30分上车,火车走走停停到这里,花费了两个小时。我回头看了一下我坐过的“专列”,在南平上车的30来人多为到樟湖板火车站下车的旅客,纷纷就此下车,在此地又上车有近二十人。这并不是一趟客运列车,它只是在货车上加挂一节客车车厢,往返福州至莱州,方便沿途小站的铁路员工上下班往返而设的。不过,它对愿乘坐的非铁路员工也来者不拒。由于过去那种一路北京中科医院忽悠停靠小站的慢车早已取消,樟湖板车站也失去作为客运车站的功能。货挂客车的出现,又为乡野之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车站紧连溪口村,这个溪口村是南平樟湖镇下属的一个村庄,和那个闻名中外的浙江奉化的民国掌权者蒋某人的老家溪口同名不同地而已。它坐落在闽江畔的铁路线这边,和樟湖镇隔河遥遥相望。   

  下火车时天上黑云浓密,下起小雨,昨天天气还酷热难当,气温达37摄氏,这下气温骤降,台风“苏力”的到来不啻成了我出行的好伴侣,它给酷热的大地和饱受煎熬的众生带来了清凉。   

  穿过宁静而洁净的村庄街道,北京中科白癜风十分钟后我就到了老友杨先生的坐落在江边的“别墅”。这座“别墅”小巧玲珑,整座房子用铁板和彩钢板打造而成。“别墅”是杨的临时住所兼修理店。主人夫妇还未回来,屋里只有他读中专放假回家的的小儿子,在专心致志地打电脑游戏,我放下背包,乘此机会,我打着伞到溪口的街道走一走。   

  所谓的乡间“街道”,只不过是家家户户之间一条条宽阔的弄堂罢了。只是这弄堂异常的清静、悠闲,岁月在这里不慌不忙地踱步,天天如此,月月如斯。街道上行人稀少,偶然才有摩托或电动车驶过。乡下的习惯是居民们都坐在自家的门口,或是做些针线活、或是拣摘青菜、或是两三人聚在一起说东扯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到一个生人走过立刻会投以好奇的目光。   

  溪口村曾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它的起源应有几百或近千年了吧,只是在它现在的面貌难以勾起怀古的幽思,它原有的在江那边铺着巨大石板早年的街道已和先人们的遗迹一起无声地沉入幽深的湖底,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被拆成木料出售,耸立村头巨大的巍巍古樟树林已被伐倒,不复存在。如今村庄搬迁到此,只是一座平地而起新建不久的现代村落,用钢筋和水泥粗制滥造成一栋栋大同小异的积木式楼房。村庄失去了它往日的古韵,村里只剩稀稀拉拉的人口,很多建好房屋都被空置,无人居住,还有的只是一块块任凭野草蟋蟀欢聚空地基,主人们义无反顾地远赴他乡“淘金”去了。   

  街上如此这般逛了一圈,我回到杨的“别墅”时,在山上牧场喂完狗的杨先生夫妇也赶回来了。   

  杨先生今年差三四岁就要满六十岁,比我年轻,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和妻子仍固守这这一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他共有三个子女,除了最小的儿子仍在念书外,另外大男孩和女孩都已成家,都在厦门工作。   

  我和杨先生认识已有二十余年,最初相识还是在1992年,那时因为要做水口电站,樟湖镇及其周围方圆几十里都要被水库淹没,属于搬迁地区。由于基建很火热,农用车及拖拉机都在夜以继日地运输基建材料,维修配件用量较大。我到樟湖镇农机站送配件,在过河坐火车回南平时,在樟湖镇对面的新溪口村的马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路边发现一家不起眼的农机修理店,于是我便不失时机地前去向店老板推销起农用车及拖拉机配件,当时那位素昧平生的老板就是杨先生,两人一拍就合,几天后就和他做上生意。在生意的往来中,我发现杨先生为人很是豪爽干脆,我卖给他的配件也是手下留情,日子一长,两人渐渐交上朋友。到了2000年后,当溪口村的房子大部建成,拖拉机、农用车退出建筑市场,杨先生也不再忙碌,他仅仅从事一些跑运输及水上小船动力的维修,对农机配件的需要自然很少了。只是我们依然是朋友,不忘有时打打电话互相问候,每隔一两年,我还会到他这里走走。   

  溪口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据杨先生告知,全村户籍约有六千多人。但至今仍在村庄里生活的只有一千多人,基本上都是些老弱,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尤其是青年在村里几乎绝迹了。除了外出念书的,其余的都在外出搞旅游业,本地叫做“做龙”,就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搞游乐项目,如旋转木马、过山车……之类,余下的青年男女宁愿到城市里打工也不愿呆在乡间忍受那份贫穷和寂寞,只有一年一度的春节前,离乡的孩子们才从四面八方回家过年。奄奄一息的村庄短时间又重获生机,注入了团圆的欢声笑语和回乡青年们的活力。   

  从杨先生处了解到,留在村里很难有赚钱的机会。原来村子就是人多地少,被水库一淹。剩余的土地更是稀有之物,只有几个最勤劳的老者才会继北京中科医院续不辞劳苦地在残余的土地上耕种,种出的粮食仅够作为自家的口粮而已。还有就是靠水吃水,整条河被下游水口大坝一栏,变成一个大水库,有水必有鱼。有些人于是就靠打鱼为生,有时一天能打的几十斤鱼,售出后几百元到手,就可算收入不菲了。还有就是搞些养殖,山间的空地可搭建饲养场,养猪是主项,但养猪要搭猪价的机遇,这些年猪价像过山车,大起大落,有人腰包鼓鼓,有人破产倒场。   

  杨先生去年经观察,找到一条另辟捷径的致富的路子——养鸽子。鸽子的繁殖力较强,一年可繁殖5—6窝,算起来,只要养一千对种鸽,一年就可获利几万元。从场地、鸽棚到种鸽、饲料,杨先生倾其所有,一共投入二十多万的资金,正当养鸽场鸽舍爆满、进入全盛时期,静待收获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悄悄降临。那就是2013年3月份开始的h7n9禽流感。意想不到的禽流感对鸡、鸭以及鸽子等禽类养殖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到了五月份,不仅收购鸽子的商贩销声匿迹,而且不断出生的小鸽子又对养殖者形成压力。杨先生四五月份两个月不仅没有现金进账,反倒贴近两万元的食料费。进退两难时,经过一番痛思,杨先生断然将一千多对的种鸽及几百只小鸽全部宰杀殆尽。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当作它一次钱中输光。据我的观察,养鸽户都亏得惨不忍睹,他们在无人收购的窘境中,有的只好自己运到城里倾销,新鸽12元一只(不够成本),种鸽15元一只(买进时40—75元)。只能收回部分成本。我有问过街头几家贱卖鸽子的养鸽户,是否卖完就不养了,他们回答是:无法就此收手,投入太大,有的已投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323

主題

390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2#
欧美幼幼89 發表於 2016-10-20 17:11:36 | 只看該作者

7/28 国外uu,国产uu最新地址开放注册了,网站难找



uuwang.xyz 或是搜索幼幼新天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