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年代初,由于基建工程需要,天津市新天津染整厂东沽化纤工地就有了基建科,是从天津市相关企业调来了四个著名的工程师为主组建的,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设计,化纤工地办公场所,礼堂、宿舍、车间、道路、公用工程,才得以顺利的施工,豪不夸张的说,这四位工程师在工地建设中功不可没!
一九七七年末,那时这四位工程师当中,最小的也有四十几岁了,而且,个个技术精湛,特点鲜明,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欧阳鹏,男,年四十五、六岁,建筑外形设计工程师,湖南人,他的儿子那时候在上小学,小名叫毛毛,住在与工地相邻的中海油堆砂场边的小平房子里。由于专业的原因,欧阳工程师绘画水平很高,如果看到你有一个沉思动作很好,他就告诉你别动,跳起来顺手抄起一支笔和一张纸,寥寥几笔,你沉思的漫画就跃然纸上了,不但生动可爱,还特点鲜明。
在工地的建筑群中,所有的外形设计一般出自欧阳鹏之手,这个人不仅业务好,还酷爱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收音机,不仅外形美观,且电路设计简单实用,很受大家的欢迎,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无线电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后来,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现实困难,经有关领导同意,欧阳鹏受聘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带着他的毛毛回湖南老家了。
尚树业,男,年过五十岁了,建筑测量工程师,我们平常都叫他“尚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带着的那副近似瓶子底的高度近视眼镜,他是一个工作认真、性格倔强的老人,据说,在抗美援朝的年代,他随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在补给线的修复测量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尚工工作非常勤勉,从不居功自傲,对他的建筑测量工作十分喜爱,我们工地所有的建筑布局和实地测量,他都会事必躬亲,到处可见他兢兢业业的身影,为工地建设中做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工作之外,尚工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有时会和同事们抬抬杠,生活更是特别简单、节俭,有时他和同事们开玩笑说,我请客,我请您吃冰棍儿、棍,喝汽水、瓶,是一个抠门的老小孩。
孟实,男,与尚工年岁差不多,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这个人很有学问,他不但对国内建筑结构设计研究很深,还经常拜读国外经典建筑技术测试111111设计的英文版原著,他是我们年轻人最崇拜的工程师了。当欧阳鹏根据工艺要求做好建筑外形设计、尚工布局测量定位后,建筑结构的设计就是孟工的事了。孟工建筑结构设计非常严谨,总能够设计出既能满足工艺需要,又能厉行节约的好厂房,大家佩服的真是五体投地。
工作之余,工地上如果组织文艺活动,孟工总是兴致勃勃的去客串导演,他总是能够把文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后来才知道,他是著名演员赵丹的同班同学,难怪他有文艺方面的天赋。
后来,由于总厂锅炉房改造工程的需要,孟工调回了女性易患白癜风原因总厂。在那个狭小的总厂厂院内,搞锅炉房改造施工十分艰难,对孟工的设计要求就更高了,但是,孟工还是不负众望,设计、建设都十分成功,到了工程交付使用的时候,工地上只多出了一袋水泥,这简直是精算呀!
孙玉栋,男,施工工程师,在基建科成员中年岁相对较大,也是基建科的负责人。孙工诚实稳重,为人纯厚,组织施工和协调能力都很强,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后生们最尊敬的长者。
孙工的安全施工组织是非常到位的,各项工作安排总是有条不紊,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看孙工在施工现场指导的身影,就算在冬季的施工中,夜里在新打的水泥地上盖上草帘,再给点暖气保温这样简单的事,他都会跑几趟,检查一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正是这些工程师们的默默奉献,化纤工地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就算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已经天各一方,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还是十分的怀念他们!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