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师之后无大师 _0

932

主題

932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jqenj 發表於 2016-12-4 03:1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读岳南《南渡北归》   

     

  《南渡北归》是号称“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的巅峰力作,全书共分《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总计约200万字,卷帙浩繁,气势恢宏,全景式地记录了处于20世纪时代风云变幻中一代知识分子命运剧烈变迁的生存状态。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这是《南渡北归》的基调,也是其主旨所在——作者对民国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际遇融入了深厚感情,一股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荡漾在字里行间。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西南联大教授、哲学大师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中对“南渡”的释义更为全面:“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有关白癜风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南渡北归》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宏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岳南写作时所下的功夫非同一般,自称“耗费十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资料”,非为虚言。只要看看每一章后面附录的参考书目之多、之冷僻,就可知作者翻检资料之艰辛。作者对注释更有一种别样的理解——将注释也当做一种著述,有时一条注释的文字长达几千字,对正文的补充有独到的效果,让人读来津津有味。这种别开生面的注释体例,在传统的学术著作中似乎不多见,至少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写注释的。   

  拥有宏富的史料,仅仅是做好史传文学的基础。如果照搬,势必成了资料的堆砌,《南渡北归》显然远超出这一局限。在纷繁的史料中,作家对史料有一种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有一种洞幽烛微的眼光,将民国初期至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了然于胸,然后在一种“大历史”观下烛照政治人物和学者文人的命运,在政治上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予以客观冷静的叙述和书写。文中对一些历史人物和文化学者的观照不是标签化、扁平化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例如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闻一多,在以往的宣传中,多的是诗人、学者、革命斗士的一面,而对其在山东青岛大学被学生驱逐的一幕很少涉及,对其性格中的弱点语焉不详,南渡北归却是毫不避讳,尽可能地为读者展示一个多侧面、立体化的复杂的人。由于作者亲驻台湾披检史料,有些不为人知的、新解密的新鲜史料首次披露于世。   

  读完《南渡北归》,一个问题萦绕于怀:民国那一代的知识分子为何人才辈出,有许多成了至今都无法企及的学术大师?个人以为,一方面,是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深处内忧外患中,有一种传统的“士”的家国情怀,个个以天下为己任,欲救民族危难于水火,于是人人奋起,“逆境出人才”,人人奋起,硕果累累;另一方面,民国时期类似春秋战国,战乱频仍,民国政府无暇他顾,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上的钳制,客观上解放了人的思想和个性,于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环境,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只要略微梳理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一旦人们在思想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就再难出大师。大师之后,真的再无大师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就不符合“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历史进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化规律了。只要具备了催生大师的土壤,大师自然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南渡北归》(全三册),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版,定价127.60元)   

     

  注:本文已发表于《湖南教育》2013年第9期。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