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沉甸甸的《洪炉诗赋》书稿,带着火热的激情在九夏大暑天飞入我的邮箱。之前,同庚诗友赵洪禄先生来电话说,他将出书,稿已编成,邀我为序。初以为他是说笑而已,便一半聊侃一半推诿,紧接着一连串正经话教人委实犯难。我和他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兄台垂青,其情难却。可品评诗词之事,自叹功底欠缺,搔不到痒处,会贻人笑柄。唯有唐突,勉为拙文,忝列卷首。
和洪禄先生相识,还是从几年前我由县城移居市里,经高中同窗饶平安介绍开始的。后常在网上见他的诗词作品,总是别出机杼,胜人一筹,印象之深远超出我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再后来又读到他的不少辞赋作品,摛文布绣,藻绘唯美,典坟频取,妙语连珠,不失为饱学之士,使人顿生歆羡。然洪禄在诗友群里却一直表现出“乐居荒野外,红艳不张扬。羞在人前炫,痩身风骨藏”(五绝。杜鹃花)的平实鲁朴形象,可亲可近。他自幼做着诗人作家的绮梦,也颇赋天分,总在同类人中拔群出萃。他是文革初高中老三届的学子,还是在饥荒和书荒并行的混沌岁月里,就开始苦苦寻觅,于浩瀚的古今汉语书中汲取营养,蕴籍智慧,法唐宋诗词之先贤而跃跃欲试,直到几十年后退休杏坛才厚积薄发。他在《七绝·闲吟》中写到:“余生尚有几春秋?岂忍时光枉自流。不到黄河心未尽,痴迷翰苑梦难休。”足以表明大器晚成的决心。自此,他几乎全心身地投入诗词和辞赋写作。此次成书,作者是从退休后近十年来所形成的近千首诗词作品中精挑出来的一部分,唯愿以飨读者。
《洪炉诗赋》书稿目录,以“寄意绝句”、“兴起律诗”、“情流词苑”、“酬唱赠答”和“辞赋”为序。细品起来,佳肴叠出,其味尽在肌肤,光鲜以养眼球,十数天手不释卷。尤诗词作品,亦庄亦谐,文质俱佳。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即时感兴,皆各擅其妙。其取材广阔,可谓包容天地,纵贯古今。加之作者是豁达纳海之人,勤于诗文会友,在网上颇得人气,每以实力折服版主,四川麻辣社区《文学沙龙》屡见加精出彩之作。同时不少诗、词、赋作品被同类全国性文学刊物遴选刊用。
既“痴迷翰苑梦难休”,洪禄先生便敞开胸襟,广涉题材,大收大纳,“贪”心觅诗,或览祖国大好河山,或阅华夏古今世事,洞朝野国政,察乡风民俗,体异域风情,将自己足之所至,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尽收诗囊。览其篇什,有纵情释怀的《卢沟桥石狮吟》(五排)、《橘子洲头瞻仰毛泽东塑像》(七律)、《纪念孙中山诞辰百五十周年》(七绝三首)、《?谒南龛山将帅碑林》(七律);有蕴藉低咏的《西江月·清明》、《鹧鸪天·士林官邸》;有信笔依韵以和清进士成华钦先生的组诗《七绝范ι桨司啊芳坝媒迨浔硪狻逗痛ㄉ滤涨枰ァ玖潦俊罚挥许б庵被髑老站仍趾途稣狡独殖〔煞绲摹靶挛攀保桓姓媲樘孤兜氖殉停示伤堂濉6潭碳改晔奔洌慵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墒椤?
读洪禄先生的诗,可饱眼福心福,亮点甚多,首数意象逼真,意境感人。所谓“意象”是指作者把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境”则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它是众多诗家词人矢志追求的终极境界。但在《洪炉诗赋》中即可信手拈来可人之作,如绝句《忆旧居》、《五一老友来访》、《三月柳》、《望太平洋》、《回故乡》、《红头苍蝇》和律诗《逸趣品林恩》、《荷塘》、《回乡》、《七夕》、《教师节》、《秋游光雾山》、《井坝采风感吟》、《子夜飞临曼谷》和《走进茅台镇》等,在意象意境的捕捉和营造方面每有出彩。其中《五绝。红头苍蝇》和《五律。巴山天路》读来意趣横生。
先看看那首短制《红头苍蝇》:“绿衣标爵位,红帽卖乖张。举手搓搓卡,闻腥舔舔浆。”这首斥贪的小诗就偏偏捕捉到一只微不足道的苍蝇,先用绿衣、红帽刻画出真实苍蝇的形象,用爵位、乖张给如同苍蝇一样的小人定位定性,再从社会的诸多腐败现象中选取一个既普遍而又典型的缩影以观其言行:举手、闻腥,搓搓卡、舔舔浆。语言平实而诙谐,看到这样的苍蝇,能不令人嗤之以鼻,或忍俊不禁?苍蝇既如此这般,那大、小“老虎”更使人深恶痛绝。简短二十言不也活现出作者爱憎分明所要达到的意象意境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吗?
再来看《巴山天路》:“岩壁飞龙闪,穿山跨壑来。虹桥虽果敢,涵洞未徘徊。秉斧弯镰舞,摇钱大树栽。凌霄观李白,但见笑颜开。”这首描述大巴山深处的巴中市开通火车的赞美诗,容量之大可纳百川,时空跨度之长可越千年。作者借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天路》为题展开诗的首句“岩壁飞龙闪”,其气势之宏,远大于火车的本能,带着山区人民破天荒的喜悦“穿山跨壑”,是空前的“果敢”和从“未徘徊”,终于实现了边远山区长达六十多年的梦想。诗中所用赞美之词不落窠臼,一句“秉斧弯镰舞,摇钱大树栽”就足够了。最后一联出人意料地道出,一千多年前就为蜀道难而唏嘘的李白也“笑颜开”了。此诗眼堪绝,作者营造的意象意境全在其中。
洪禄诗的另一亮点是,擅长形象思维,巧妙运用诗文传统修辞手法,使作品的表现力大为提升。本书作者深谙“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古训,强调诗歌的艺术美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形象所呈现的,而且必须包括艺术形象所暗示和引发的。除前所列作品外,本书随处可赏,包括作者的词作和辞赋作,均不时表现出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加之多种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激活了诗词的内在动力,理当胜人一筹。洪禄先生和许多诗坛的仁人志士一样,崇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文人的良心。在他的书中算是摈弃了那种“为写好诗故作愁”的陋俗,常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创作源泉,效法前人“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的传统理念,频出正气向上之作。当然,探索创新是无止境的,作者常当着别人检讨自己腋下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之小,以取他人之长,此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难能可贵的。
洪禄先生立于杏坛,传道授业于桃李,《洪炉诗赋》应是一本能让人怦然心动的集子。读者手抚目接的将是一捧清纯的心香,也是一卷清雅的书香。山蕴玉而含辉,水藏珠而川媚。最后谨以拙诗一首祝同庚诗兄寿域无疆,华章宝翰,与日俱增。
一树葱茏云景奇,匠心着意别裁枝。
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