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中医品人生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6-12-14 19:0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不久,去一家中医门诊就诊,一来二去,和主治罗大夫混熟了,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总之是病也治了,时间也愉快地打发了。当然,和他聊的最多的自然是关于中医的那些事。尽管是一个外行,俗话说久病成医,我对中医也有自己的看法。以自己的观点认为,当下中医受到冷落,市场需求低,病源不足,呈萎缩状态,好多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不干中医的事,反而以西医为重点,什么内科、外科、骨科,什么CT、核磁共振先进“武器”等等应有尽有,不知道是利益驱使还是医院装聋作哑,迎合患者的需求,只要你来,想看中医看中医,想看西医看西医,美其名曰“我的病我做主”。乍一看,似乎还挺人本的,真把患者当上帝了。殊不知,就在这个中西合璧的高楼大厦内却是中医不中,西医不西的“二转子”疗法,即或是打着救死扶白癜风患者缓解病情要注意三个方面伤的大旗,其中也不免有难言之隐……   

  而今随着西医的盛行,中医似乎跟后娘养的一样,少了温暖和呵护,自然而然就落伍了。也许有人一直怀疑中医的疗效,“望、闻、问、切”,会贻误最佳治疗期,劳民伤财,迫使大多数患者首选西医。关于这样的时评,小罗大夫从中医专业的角度解释道,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病症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是由于饮食、劳作、休息等等多方面不适引发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表现为临床病症。选择了西医似乎能够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给人体本身造成的损伤却无法弥补;而选择了中医虽然得不到“手到病除”的疗效,但它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舒筋活血,内调外敷等手段,让人体各个器官达到功能协调、内外兼修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医和中医就像部分与整体,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尽管如此,许多患者还是不理解中医治疗效果,甚至有些人开始怀疑中本身治标不治本,治痒不治痛……小罗大夫认为,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把西医比作“快餐式”的治疗,时间段,见效快,那么中医似乎就是满汉全席,盛宴大餐,以“温水煮青蛙”的韧劲和耐力,以慢求进,在不温不火,润物细无声中治愈患者。其实,千万不能说中药不治病,没疗效,而是,如今人们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原本野生的中草药都已经驯化为栽培种植品种,本来多年生的药材,在农药化肥的促使下违背自然生长规律而快速繁殖,拔苗助长,有时候甚至半熟不熟就被药材贩子们投放到市场。   

  诚然,中草药作为植物必然有其发育、生长、开花、结果的遗传密码,如果为了既得利益,通过人为的方式巧取豪夺地改变其生长规律,一些发挥药性的基因自然得不到表达,怎么硬要去要求药物原本的疗效呢?说到这里,不禁记起了清代文学家周容的《芋老人传》寓言故事中贫寒的书生当上了宰相,衣锦还乡,再次吃到芋头时却让他觉得没有以前那么香甜时的情景。贫寒书生荣升了宰相,芋头依然还是那个芋头,客体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反而觉得芋头没有从前香甜,芋头味道的好坏不是由于烹调方式的不同,而是由于时势地位和个人际遇的不同而已,如果非要让宰相说芋头好吃,实在是免为其难了。因此,中草药生长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长周期缩短到极致,如果还要寻找自然生长后的药效,就跟非要让当了宰相的穷书生尝出芋头的香甜味一样,近乎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之至哉!   

  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赵禹、张汤都是汉景帝时期的名臣,先后被景帝任命为太中大夫,深受景帝的器重。赵禹以江山社稷为重,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为官清廉,不为利益诱惑所动。担任太中大夫以后,为排除人情上的干扰,他更是严以律己,正人先正己,“无情”地遣散了家中的门客。同时,不再与朝中官员私下往来,并谢绝同僚们的邀请,避免泄露朝廷机密。赵禹谢绝朋友间的应酬之后,他的朋友们甚为不满,有时私下议论甚至多有微词,误认为赵禹是官做大了,有意疏远老朋友。时间久了,朋友知道赵禹出于公心,不得不如此,便改变了错误理解,对赵禹仍然敬重如昔。而张汤与赵禹截然相反,为官霸道,性情贪婪,拉拢腐蚀权贵,见利忘义,长安的许多富商不敢得罪张汤,担心张汤暗中加害他们,只好经常带上厚重的礼品去巴结张汤。由于张汤因巧于辞令,善于揣摩景帝和丞相的心理,不久被提升为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依仗皇帝信任,越发横行无忌,招致百官的痛恨,皇帝这时也觉察到张汤的肆无忌惮,便派赵禹审问张汤。赵禹秉公执法,严厉斥责张汤的种种不法行径。张汤见自己的罪行已经暴露无遗,又听赵禹说得有根有据,自知罪恶深重,便引剑了。   

  赵禹、张汤同是汉景帝欣赏有加的重臣,皇帝没有变,岗位没有变,只是人性人心变了,一个清正廉洁,一个飞扬跋扈,同一条路上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新东方创造者俞敏洪曾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就能够走出别人没有走出的距离,走得更远就能够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风景。”   

  的确,不是说别人走过的路就不能“重蹈覆辙”,只要方向对了路就会不远。同一条路,或有坎坷,或有坦途、或有险滩、或有暗礁,如果不能探明前行的险情,闷着头一路狂蹦,也许结果就跟可怜的张汤一样,误入歧途,不能自拔,如果能够明辨是非,不为艰难所困,不为假象所迷惑,像俞敏洪先生说的一样,同一条路也可以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