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2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与她们3——亦平 x1tka0sl

8896

主題

8896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pkrwn 發表於 2016-12-19 07:0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又是一年杏叶黄。   

  回家路上顺手捡起几片银杏叶。   

  曾经喜欢把明黄的银杏叶,夹在信纸里,寄到远方。   

  那些年,西三环北路25号的大学校园里,花木扶疏,绿草茵茵。宿舍楼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到北京的第一个秋天,被满树黄灿灿的小扇子一般的叶子,迷到几乎失语。从未见过的银杏树的缤纷秋色,正象征着北京自身难以形容的丰富复杂,在一个18岁前未曾出过县城的南方小妞眼前,徐徐展开。   

  银杏叶,是北京给我的第一个明媚眼神,对我展开的第一个轻柔微笑。   

  我把银杏页夹在写满字的信纸里,寄给远在福清的亦平。   

     

  二   

  亦平不像我这么矫情。但我知道她会喜欢夹在信纸里的银杏叶,会理解我在矫情之外的那一点点,让我稍微有些不同的东西。   

  正如我理解她,大大咧咧之外的那一点细致,满不在乎之外的那一点执念,“薄情寡义”之外的那一点用心。我总觉得,亦平一直希望别人看她寡淡,简单,消极,甚至一点颓废。她一直在避免着什么。避免被别人的眼光左右,警惕屈从他人的评判。   

  在通信频繁的那些年,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她不止一次在信里,用潦草的字迹写道:“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不求上进,不过庆幸的是我多少保留了自我”。以及:“我没有改变太多,这是唯一让我满意的地方”。她的字写得真是难看,每一个字都带着未加修饰的尖锐棱角,乱。给我的信写在各种各样随手撕下的纸上,参差不齐。   

     

  三   

  与亦平在一个中学呆了六年。她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是在初三下学期。她在我的隔壁班。那个阶段,直升高中的同学们正欢度轻松愉快的时期。她去住在一个城里女同学的家里。不几天烫了头,短短的头发卷曲在头顶,非常惹眼,穿了在那个年代还很少见的短裤,像个社会青年。   

  八十年代中期,就算是东南沿海,也还非常闭塞保守。同学们对她的打扮不禁侧目,也有人在暗地里议论,打扮成这样,一个女中学生!我一面担心她变坏,一面佩服她大胆。从此特别留意她。   

  她没有变坏。过了一阵子头发长了剪了,衣服也继续跟大家一样规规矩矩。她话语不多,不疾不徐,行事散淡,成绩很好。   

     

  四   

  高二文理分科,我俩分到同一个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文科班。她是学习委员,我是团支书。都是荣誉称号,并没有多少正经的任务。学校有运动会、晚会或者班级春秋游,才与班里的其他“干部”一起商量组织,算是发挥点作用。亦平不多发表意见,多说:好,行,就这样,无所谓,可以啦,不要紧。也不知为什么,只得她这简单的几句,我就感到心里踏实,可以大胆地去组织和参与活动。高二、高三两年,我们班罔顾学习紧张,组织了很多活动,爬山、野炊、划船,甚至有一次全班同学都进入到大山深处,在我家住了一夜。   

  我翻出一张女生的合影,在壶公山的一片岩石上,一群女生或立获坐。可能是某个幽默的男生说了什么笑话,照片上的女生都笑得合不拢嘴,只有亦平非常淡定,抿着嘴、眼神平静。她总是这样,在热闹中显得寂寞。活动之后,我会回味很久,说上几天。亦平带着笑意听我啰嗦,然后说:“好啦,都过去了”。   

  她不评价。但我知道她心里是欢乐的,至少是不反感的。获得她的认同主要看行动,不需要语言。   

     

  五   

  高二下学期(或者也许是高三上学期),学校开辟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图书馆,提供当时流行的各种文学刊物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亦平是这个小图书馆的常客,我屡次见她往返在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小路上,手里卷一本期刊,不疾不徐的走着。初三那年看她烫头短裤时,又担心又佩服的心情,再次涌上心头。   

  亦平的高考成绩把她送进了师专。事后,她给我写信,描述了高考后那个暑假她黯淡沮丧的心情。失败的情绪,在师专2年她都没有完全缓和过来。她责备自己不够用功,不够坚持,因此不能够去拥有更高的平台,去看更大的世界。她羡慕我的耐性和韧性。在信里感叹:此刻,真想一起与你在北京的街头闲步。   

  按亦平的一贯成绩,她可以考到更好的学校。在文科班的那两年,她和我是班上成绩稳居前列的两位女生。我的成绩比她好,但我总觉得她学得比我轻松自在。有一阵子她坐在我前排,晚自习间隙,抬头就是她穿着浅蓝夹克的后背,还有整整齐齐的蘑菇头。我想象她淡然自若的表情,有几分羡慕。   

     

  六   

  到了高中,理想都是奢谈了,填报高考志愿已经非常现实。我的高考志愿由当时上了大学的哥哥主导,亦平的父母也征求了亲戚朋友当中有名望有学历的人物,来决定她的未来。既然如此,我们都不太清楚对方乃至自己填报的大学和专业。一直到各自去了自己的大学,才明白要面对的是什么。   

  亦平上师专很不情愿,但中文这个专业,确属她所爱。那时,中学给与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并不多,亦平又不愿意抛头露面,她骨子里的文人情结,也是隐藏得很好。她上了师专中文系之后,与我频繁通信,我才逐渐认识到她的寡淡、她保持简单、她享受消极,都是有根底在的。   

  她读师专时期,我们差不多一个月能够往返通信一次。她在信里更加放纵她的浅淡、不加修饰、消极颓废,所用语言漫不经心、未经斟酌,但仔细琢磨非常有味道。她随意说说写信当时周边的情况,多嘴多舌的宿舍,嘈杂的自习室,或者昏昏欲睡的课堂。有一段描绘中文系各科老师,非常有意思。后来在其他地方看到类似的描述,我一面感慨中文系大同小异,一面疑心后面的说法,都抄袭了她的原创。   

     

  七   

  师专学制两年,在第二年的下学期,她到校外学了计算机课程。她在信里说,这是她在师专两年唯一坚持下来的一个学习项目,显示出她在某个方面还有些毅力。去上计算机课,最方便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她不会。所以一直有个同学友情相助,骑车带着她。因为这,她和这位同学坚持下来了,拿到计算机课程的结业证书。   

  我对此非常迟钝。对这个充满爱心的同学没有产生任何好奇。几年之后才知道,她和这个同学恋爱了,毕业以后一起回到家乡,结婚了。   

  恋爱结婚,对于女伴之间的友谊,似乎有某种威胁。非常有意思。我们在精神、思想和感情上,有很多交流,彼此理解、互相支持。但双方对于各自的恋爱,以及结婚成家都只字不提。似乎,是因为把热烈的感情都给予了自己的配偶,没有精力去维持原有的精神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正文处无须添加标题、作者、联系方式等,已帮您删除。  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