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悲剧,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定义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摹仿方式是借用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理斯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罗念生、杨周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作者通过摹仿可能发生的事引起我们的怜悯和恐惧,而《雷雨》第四幕之所以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通过作者安排的作品的情节,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好人由逆境转入顺境,恶人由顺境转入逆境,《雷雨》的结局并不是圆满和完美的,无论是家庭、亲情还是爱情,都带上了悲剧性的色彩,面对自己的儿子爱上女儿的罪孽,鲁妈本想咽下苦果,成全两人,而疯狂的蘩漪为了抓住周萍这最后的稻草,当众公开了两人的关系,却弄巧成拙,让周萍与四凤的血缘关系被揭穿,四凤狂奔而出触电身亡,赶去救护的周冲也惨遭电击而亡,周萍开,鲁大海离家出走,失去孩子的鲁妈和蘩漪陷入了无尽的悲哀,两个家庭就这样破灭了,正是这一切的悲剧效果让我们对读者产生了对这些人物和两个家庭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把《雷雨》的悲剧效果更完整的表现了出来。就正如鲁迅所说的一样:“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单纯善良的周冲、美丽的四凤、亲情、爱情,这一切的毁灭在读者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后,在艺术效果上给读者呈现出了一种悲剧的快感,这便是悲剧。
而造成《雷雨》悲剧的因素是什么呢?首先是性格悲剧,《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作为周家的一家之长,周朴园是封建伦理的执法者,可以说是“吃人的人”,他在周家确立的是一种命令与绝对服从的秩序,压迫着周家的每一个人,从他逼迫蘩漪喝下苦药,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凶残、冷酷的本质。可以说周朴园便是《雷雨》中悲剧的根源,而造成悲剧的他最终也没能避免悲剧,这个“吃人的人”也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雷雨》反映了封建色彩极为浓厚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我觉得它的悲剧性又尤其表现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无论是侍萍还是蘩漪,这两个不同的女性都没能摆脱。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蘩漪,白癜风遮盖液周朴园仅仅把她看作是儿子们的榜样,完全服从于他,长期遭受精神摧残处于绝望的她把周萍当作希望,但蘩漪的爱似火一样热烈,也像火一样会把人烧毁,因为对周萍的爱让蘩漪变得疯狂,可以当着儿子的面公开她和周萍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绝望和嫉妒,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悲哀,蘩漪性格中的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让她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一直渴望逃离蘩漪的周萍,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荒唐、自私、怯弱的男性形象,可以说周朴园、蘩漪和周萍让我们看到了人物个性的弱点导致的悲剧。但蘩漪让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周朴园的抗争、对命运安排的不服从,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又是由于这种渴望,使蘩漪几近疯狂,无法自拔,就像朱光潜说的:“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而蘩漪的悲剧正是在对周朴园的反抗中呈现了出来。
相对于蘩漪的另一个女性侍萍,年轻被周朴园诱骗,与他生下两个儿子,最后被人抛弃,她一直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不想女儿再重蹈自己的覆辙,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女儿仍然重蹈覆辙,而且爱上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这让我们看到了《雷雨》中的希腊命运悲剧“表现出来的宿命的神秘色彩”。而对于四凤和周萍的悲剧之所以会发生既有现实的原因,如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别,更源于上辈给他们带来的不可改变的命运,正是这内在的矛盾使他们的悲剧必然发生。
当所有的真相被揭露后,我们看到了毁灭。《雷雨》中的人物承载了太多的秘密,四凤与周萍的隐秘恋情,蘩漪与周萍的之恋,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而品读《雷雨》的过程也是我们揭开秘密的过程,原本不该被人知晓的秘密被捅破,使局势无法再挽回,让悲剧也不可避免。就像周公馆的那扇窗,即使在夏日也不准打开,那里面隐藏了多少罪恶之源。在剧本中,侍萍曾想隐瞒真相,但是真的能瞒住吗?隐瞒太深,心魔终究不堪重负,仍会被揭穿。周萍的性格决定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了纵使真相没有被揭穿,他和四凤也不可能从此白头。周朴园仍会扮演一个“吃人”的角色,侍萍会一直生活在心里阴影与谴责之下,而蘩漪呢,我想终究也忍受不了周朴园的压迫……与其刻意的的隐瞒真相,还不如就让它自然的被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捅破,这样的艺术更能给读者以审美的快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