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眷怀舅爷李含华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12-23 15:3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舅爷李含华先生,崇尚国学,素怀仁义,重教兴农,陇上名医。历经坎坷,饱经风雨,卓有建树。斯翁虽去,但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愈来愈显现出其崇高而可贵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尊师重教,传承国学育儿孙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艺朮。其中人文国学以儒家为主流和核心,自然国学以道家为核心和主流。广义国学囊括诸子百家六艺五术,百家之说主要有儒、释、道、兵、法、墨等学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朮。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儒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把教育尊为上位,这和我们今天说的教育先行是一致的。舅爷李含华先生,出身于耕读之家,受传统教育的熏陶和影响,崇尙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朮。在自身学习和培养子女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一)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先生五岁丧父,少亲无故,幸有贤良慈母姚氏,极其重视对先生的教育,在家中对先生言传身教,严加管教,才使先生在艰难困苦之中得以成才。良好的家庭教育,艰苦的生活,使先生从小养成了勤学苦练,吃苦耐劳,坚强勇敢,尊敬和孝顺老人的良好品行。六七岁先后送到两家私孰,在距家近十里的文峰街上当了三年走读生。负薪挂角,边放牛羊边读书。年岁稍长后,又到县城襄武学堂学习了两年。   

  由于家庭贫寒,远居乡村,条件所限,先生求学道路十分艰辛。走出书斋投入社会,一边创家立业,一边坚持自学成才。他涉足万里,走访名山大川,考察相关学业,历行诸多实践,取其科学精华,剔除信糟粕,净化学术思想,弘扬科学文化。除了认真钻研医学理论和实践外,还对“相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四柱预测、武术气功、地理和建筑等方面曾倾注过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先生学业之广深,涉及医学、农学、易学、地理、建筑等领域,而且凡学皆精,均有建树。在八卦风水学方面,时称陇中知名的“地理李先生”。   

  先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始终坚守“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给儿女们的印象是“无一日不读书”。既在农事大忙日,也要坚持晨背、午写、晚念的学习习惯。就是在身处“文革”“台风”困境中,仍然坚持每天读书、背诵诗词、陶冶心身。先生追求提高本身素质,志在全面发展。从小习文弄武,数十年坚持不懈。在习武强身养性方面,他日日练功做从不懈怠,早先练华佗“五禽戏”,终生坚持“八段锦”、太极拳,家藏“流星、梭子、铁瓦、棍、棒、石锁”等诸般练武器具,皆请专人伫教,星夜练,健体强身。先生勤奋好学,为后辈树立了在艰苦环境中求学成才的典范。   

     

  (二)尊师重教,兴学育人   

     

  作为陇中一位有识之士,先生尊师重教,自己拜师十七位,皆烧香点蜡,叩头盟誓,养老送终五人,七十多岁还亲自为师傅上坟扫墓,并再三叮嘱儿孙年年不懈,祭祀不可不诚。   

  先生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认识深刻,不但本身积极钻研国学,而且还身体力行,投资教育,办学兴教。他在中年创业小有实力后,便自筹资金,创办村学。专门修建了书房、教室,开辟了教学活动场所。先后高薪聘请了杨、陈、宋、董几位秀才师傅,前来教学。按照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覌,接纳本村及周围学龄儿童免费就读。为打破〝重男轻女〞的世俗陈腐观念,让自已的女儿带头入学,还让他的外甥我的两个叔叔寄居他家,和表兄弟姐妹们一起读书。先生要求师傅对学童要严加管理,用纪律严格约束,对其子女不得照顾情面,要和其他学童一样管教,一视同仁。先生兴办的村学启蒙教育,为孩子们日后的深造提高和养成优良的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生对子女培养成才,有着宏伟的计划,竭尽全力供子女求学读书。幼时先让入村学学习,年岁稍长后,就送进距离较远的文峰小学上学,接受当代公民国学教育。解放后土改运动中,家中生活发生了变化,经济上已有困难,但还是坚持供子女上学,要求孩子们好好把书念。1957年举家搬迁进城,给子女上学创造了便利条件。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正值先生子女上中学、大学,家庭生活艰难之极,陇西县数以千计的人被饿死,在校学生大都辍学。面临死亡的严峻挑战,先生毅然忍饥挨饿,坚定不移支持子女上学。即使在耄耋之年,且又遇〝文革〞迫害的极端危难之际,仍然要求儿女们〝工作的好好工作,上学的好好上学〝。家境的变化,正如先生所说,反而变成好事,成为激励子女们为改变命运而更加勤奋,更加刻苦奋斗的动力。   

     

  (三)言传身教,传承家学   

     

  先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寒假期间每晚开讲《今古奇观》、《三字经》、《千字文》、《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国学启蒙教材,并给子女辅导医、易、堪舆等基础知识。先生对传承家学,弘扬医道作为毕生之宏愿。他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严父,又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慈心严面,传道后学,因材施教,促使成才。要求子女节假日或早晚课余时间,都要熟读《性赋》、《汤头歌》等医学书籍,不但要求念会,背熟,还要理解。从小学习各类医籍及四大医典。同时,认真总结自已的医疗经验,汇编成《针灸讲义》,作为子女和弟子学习的教科书。先生言传身教,检查督导,通过长期坚持,为他们程度不同的奠定了医学基础。先生传承家学,并不拘泥于中医。为了适应医学发展,支持子弟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竭尽全力,专门供给二子震南、三子震西上兰州医学院本科医疗专业学习,从师专家教授,全面提高医学知识。对没机会上大学医学专业的其他子女,再三叮嘱:〝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国医人,功同良相。一定要坚持自学医学知识,传承祖业,修身利己,济世安民。〞在先生的全力培养下,后人未负先生之厚望,秉承父训,四子中一人兼职从医,三人专业从医。孙辈亦有多人从医,且都大有成就,被地方民众赞誉为〝家传名医〞,为丰富和发展中华医学做出了自已的贡献。   

     

  二、以农为本,发展经济振家声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暖泉山出土的仰韶文白癜风患者应该吃点什么东西好化,是一个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