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两枚硬币与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创造 l3hvmvci

1836

主題

1836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hltan 發表於 2016-10-27 23:4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家楼下有一个角落是卖早点的,我总是拿着家里平日积攒起来的硬币去买早点。昨天我去时硬币已所剩无多,刚好差一角钱,又刚好有两枚伍分钱的旧硬币,便派上用场了。常用的一角的硬币总有到手而崭新的,触之涩而有质感,而这两枚旧的伍分硬币则因为流通日久而光滑腻滥,让人心生不悦。由此我想到了一些近日盘旋在心头的有关我国古典文学的问题。   

  崭新的硬币,惟其质涩而令人欢喜,流通许久的硬币则会因为经过无数人手的摩挲而滑腻油污。我们的古典文学在这个新的时代不正像这两枚伍分的硬币一般,已开始滑而滥了么。正逢国外的文学在20世纪大量的译介传入,于是在对待古典文学这一处就长久地出现了旗帜鲜明的两个阵营————复古和创新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实际上这一幕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民族都在上演。在我国刚过去的20世纪,先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激切地针对古典文学,后有建国以后对古典文学“批判的继承”,再到当下的古典文学圈子尤其是诗词圈子出现的古味道地的诗词,和以诗词写新事物、新情思,或是融铸国外诗歌文法入诗词而独创俊语。这些文学现象本质上还是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创造的问题。   

  然而,正如一角钱的硬币和五分钱的硬币之不同,但让人喜好把玩与否,并不在于其面值,而是它本身的滑滥与否。中国文学气脉相承,古典的语言、情感、技法写就的文学作品,和白话语言,现代的情感写就的文学作品真的就有云渊之别么?而整个二十世纪围绕着继承与创新这一观念而迭迭出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主张正是把古典文学与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以习惯性地壁垒分明。以这样的刻意区别作为紧要之事,于是继承与创新永远只在表层浮泛。   

  那么,真正的紧要所在是什么呢?白癜风光疗如果说古典文学一面指五四或战争前的作品,一面指现当代人以古典文学的技法,语言,传统写出的作品。那么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一定要区别它们是复古还是创新么?正如那两枚硬币,我们把玩它,是因为它的质涩新鲜,并不是因为它的面值。我们看这些文学作品,何必硬要穿凿它是复古还是创新呢?我们喜欢一种作品,不是因为它的新鲜的风致、饱满的筋力、真切的情感么?如果一种作品,它俗滥、腐朽、矫饰,尽是别人的腔吻,读之令人生厌,那么它是复古还是创新对我们来说还有意义吗?所以说,这两种对立不是紧要的事情,紧要的是你如何写出生动真切的作品。   

  至于形式和材料层面的继承与创造,我有一个看法。所谓继承,未必是继承五四或战争以前的古典文学的语言、技法、传统;所谓创造也不尽然是现当代的文学经验和生活实际。就拿创新来说,我国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针对六朝和初唐文风的文学革命,可是他们的灵感来源却是回到了两汉的古文传统;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针对17世纪以来的新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以及现实主义的泛滥,然而他们的着眼点确是回到了中世纪。我们古典文学从上古到明清,积累了那么丰富的资源,我们不只可以从中去模仿,实在也可以把他们当作创新的灵感触发的来源。而说到继承,承袭古人作品的骨力、神韵,如果对古人的作品有隔膜,我们一时无法领会其三味,那么当代的一些古典文学作者的作品实在可以作为一个桥梁,进而使我们领略古典文学技艺的堂奥。如果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们继承与创新,那么,这一个世纪从国外译介传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难道我们不能去撷取它们鲜妍的花叶么?   

  谨以此文,与我国爱好古代文学的朋友们商榷。   

     

  2白癜风专科哪里好015年12月6日写于韩森冢下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