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同身受的体验 b23mflpy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11-11 00:3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时常听到别人或文章描述农民有多辛苦、建筑工人有多辛苦、环卫工人有多辛苦、边防战士有多辛苦……可是透过语言和纸上的文字你真能感觉他们辛苦到什么程度吗?我的答案是很难。你只有真正体验几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才刻骨铭心感受他们的辛苦。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任务原因,我就亲身体验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由是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行为,便是烟头也要找垃圾桶处丢掉,以尽量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因为他们真的很辛苦。   

  那段时间我们整天在大马路上打扫卫生,有时甚至早上七点开始,晚上九点才结束,拿着扫帚簸箕沿着马路一路扫过去,那时天气尚热,一公里多的路程,一圈下来衣服便湿透了,有时还会遇到一些食物的残渣倾倒在垃圾桶旁,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我们也不得不掩鼻将之弄到垃圾桶内,同时一边骂着这没素质的人不得善终。   

  跟我们一起清扫的还有环卫工人,一个是一个六十来岁脑子似乎有点毛病的老头,说话有些词不达意,还有个是六十多岁的老姨妈,跟母亲一般的年纪,那老姨妈脸色腊黄,身体干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后来也证明了我看得不错,那老姨妈确实营养不良。   

  一次休息的机会,我们坐在那聊天,那个老姨妈也在旁边休息了下来,那已经是一个下午。我们招呼她:“坐一会吧,已经累了大半天了,”她有些拘谨,摆摆手说:“不坐不坐,已经习惯了。”我把椅子递给她说道:“您年龄大,比我们还忙活,坐着休息会。”   

  我看了看她说:“您脸色似乎不大好?”   

  她才显得不好意思的把椅子接过去:“我其实还是吃了早饭的。”   

  “怎么?”我们都显得有些惊讶。   

  “不是最近都很忙吗,所以中午也没时间回去做饭,反正再过一会就下班了,等会下班了再回去做。”   

  我们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年龄了还要这样辛苦的做环卫工人呢?一个月挣多少钱呢?   

  经过聊天,她才告诉了我们她自己的一些遭遇: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快四十岁了,小时候得了脑膜炎,脑子给烧坏了,虽然生活能自理,但是干不了什么活,说话更是前言不搭后语,还得靠她来照顾;还有个大儿子四十多岁,前几年做生意赔了,至今也没什么起色,老头子现在年龄大了只能帮人打打零工更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只好自己也出来做环卫工,她一个月也就挣一千多点。   

  我们听了都唏嘘不已。   

  后来她又告诉我们,她们老家原先是农村的,几年前拆迁征地,农村地也种不成了,给她们家补偿得也不多,再加上大儿子要在城里买房,所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我们还见了她那个傻儿子,也能帮着扫扫地,说话很是不利索,看着怪可怜。   

  六十几岁,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吧,如若生活有保障,这么大的年龄谁还会出来工作呢?那个倾倒垃圾的男环卫工人似乎倒很乐观,五十多岁的样子,干起活来很卖力,聊起天来也有说有笑,没有因为职业的原因和工作环境而苦恼和报怨。   

  我居住的小区楼道垃圾道还没有封闭的时候,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便可以听到环卫工用大铁掀铲垃圾的声音,那种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很响亮;有时候很晚了,还可以看到环卫工人在行道上打扫……   

  不难想象他们的辛苦: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夏天一些腐烂物质的恶臭,还有车辆来来往往的威胁,薪水那么的微薄……   

  至于说当兵的辛苦,我自然是有发言权的,训练、执勤、上哨、拉练、执行任务,这些概l念似乎有些空泛,但是晒掉一层皮是什么滋味呢?零下二十多度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又是什么体验呢?要把这些苦都吃下去,除了身体素质,是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行的。   

  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始终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从理性上深刻认识事物。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最终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显然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即便你把书本上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代替实践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医学院学生毕业后还要实习一年,医生越老越吃香的原因,这不得不说经验的重要性。   

  小时候,大人会告诫孩子:火会把人烧伤,不能玩;刀很锋利能把人割伤,会很疼;插座有电会电死人,不能碰,然而这些说教对于小孩子来说其实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可是一旦他受过这些东西的伤害,那么就会在他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并对父母的话重视起来。   

  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要求人们努力读书的同时要多出去实践,因为亲身体验比书面文字和想象更为直观,更有说服力,更能加深人们的记忆,而且人生的诸多经验从书本上是永远体味不到的。   

  未曾经历会显得无知,做人处事也未免偏颇。苏轼曾经质疑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以为菊花只会枯萎而不会散落,王安石是胡言乱语,后来在亲眼看见后不得不对王安石心悦诚服。北宋名将狄青出身卑微,因代兄受过,进入军营,后在戍边抵御西夏中履建奇功,从一名低级军官最后升至朝廷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U正因为他从低级士兵出身,了解士兵的苦处,因此在升任高级军官后仍“与士卒同饥寒劳苦”,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晋惠帝在民间遭遇饥荒民不聊生时,竟然说百姓“何不食肉糜”,只能让人无语了,这便是经历与未经历的差别。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读许多励志书,听很多励志的故事,那些年轻的心受到鼓励不免要驿动起来,以为只要按照别人的成功模式坚持自己的梦想,便能达到成功彼岸,结果呢?那些书本上看似简单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那么难,自然成功者寥寥无几。许多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象纸上的字,会因时光的逝去而模糊甚至消失,但人生的那些困难、那些坎坷、那些努力、那些喜悦,时间愈久却如酒更浓,都只因亲身经历而铭记于心。   

  上世纪60年代曾经开展过一段忆苦思甜的活动,主题是控诉旧社会的苦,描述新社会的甜,这当然是偏激的,但是却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这对于制止官员和社会的骄奢淫逸还是有好处的。没有历经他人的切身体验,便很难真正的与对方感同身受,便是有往往也比较肤浅,因而会产生不理解,也就难以换位思考了,一些专家代表的雷人观点多半是由此产生的。   

  当然,很多体会我们是不可能去亲身体验的,比如男人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女人怀胎有多辛苦、生孩子有多疼,不可能去体验死亡的恐怖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