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试论历史上的曹

2122

主題

2122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fptn 發表於 2016-12-17 18:5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说曹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既因为曹本人的复杂,又因人们对曹的评价与争议从未停止过。甚至,由于罗贯中的小说《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三国演义》的深得人心,从而使人们将虚构的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搅在一起,越搅越乱。为此,我在“亚马逊”特意淘到一套陈寿所著、斐松之作注的纪传体国别史《根治白癜风的方法三国志》(华夏出版社),并精读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试图通过品读史籍,试论历史上的曹,希望尽可能地还原曹在历史的本来面目。   

  首先,曹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这里,不妨先看看史籍或历史伟人对曹的评价:   

  梁国桥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许子将给曹的评价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   

  毛寿评价曹:“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寿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毛泽东评价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   

  曹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诗人兼政治家的双重身分,使得他一方面心怀远大的理想,一方面又关注现实。在忧时伤乱的同时,又多注重实际,有着力挽狂澜、救天下苍生于倒悬的雄心和自信,把建立不朽功业视作短暂生命的延续。他一方面实行“唯才是举”,希望广招天下文武贤才;一方面又着力革除弊政,厉行法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等。这些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既为最大化的攫取个人利益,同时更为了实现他心中统一中国、天下归心的远大抱负。   

  曹采用了毛玠的建议:“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其中,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政治纲领。从而在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公元196年,曹迎奉汉献帝于许昌。抓住天子这张王牌,从而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既而平定海内、统一北方。   

  而“修耕植,畜军资”属军事和政济纲领。他颁布《屯田令》,包括军屯和民屯。一则解决了军粮问题;二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关于曹的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可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斐松之作注引《曹瞒传》曰: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曹在对待人才问题上实行:唯才是举。这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有明确的记载: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恒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百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上面这段记载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话,亦即是曹的《求贤令》。其意用现代汉语是说: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开国君主和中兴之君王,哪个不是得到贤人君子与他共治天下的呢?他们得到的贤人,往往是没有走出过里巷的,这难道是侥幸相遇吗?那是因为当政者寻求他们罢了。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这正是急需寻求贤人的时候。‘孟公绰做赵氏、魏氏的家臣是合适的,却不可做滕国、薛国的大夫’。假如一定要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又岂能称霸世上呢!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布衣、胸怀谋略而在渭水边垂钓的吕尚这类人吗?又没有像陈平那样被蒙受私通嫂子、接受贿赂的恶名,至今还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出身贫贱的贤人,只要有才能就可以推荐,我就能够任用他们。”   

  这就是曹的用人之道: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是曹招纳人才、务实、不苟求、不求全责备的策略,以此尊重人才、吸引人才、任用人才。这是他在道德原则与利益原则相冲突时的一种变通,一种创新。曹的用人之道,既是为最大化的攫取个人利益,也是为他统一中国、天下归心的宏伟抱负。   

  观曹帐下的谋臣。许攸是从袁绍营中投奔他,他赤着脚出来迎接;陈琳曾为袁绍起草缴文、骂了曹的祖宗三代,被俘后,曹仍任命他为司空谋祭酒;曹的重要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这几位都是主动投奔曹的。就拿荀彧来说吧,他原是从袁绍那里出走来投奔曹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说荀彧出走投奔曹是因为他发现袁绍成不了大业(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而曹得到荀彧,喜出望外,说:这就是我的张良啊(吾之子房也)!   

  再看曹麾下的武将。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张颌原是袁绍部将,徐晃原是杨奉部将,乐进和于禁则是曹亲自从底层提拔起来的。正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斐松之引《魏书》曰:   

  “知人善察,难眩为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在《三国志》中,曹在对待人才问题上,曾多次流泪。比如,官渡之后,曹亲自去袁绍之墓祭奠这位儿时一块长大的玩伴。在乱世中,由于诸多原因(其中当然包括当事人自己无法左右的宿命),从而使曹与袁绍反目成仇。于私,他们是旧友。于公,两人是死敌。曹为袁绍流泪,真实地表露出个人无力抗争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再比如,曹哭陈宫,是真心爱才、惜才,超越私人恩怨,却终不得违背统治之“法”的无奈。又比如,曹哭荀攸、郭嘉,表露的是痛失知己、挚友、谋臣的痛惜之情。还比如,曹哭典韦,哭庞德,乃是对于自己部将的忠诚、骁勇、舍生取义的感动。曹的眼泪,多表现出曹真心爱才、惜才之心。   

  曹有知人之明、政治眼光独到而精准。比如说:   

  “是时袁绍既并公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